“宋词之州”2022中国词学高峰论坛今天在湖州吴兴举行-ku娱乐

“宋词之州”2022中国词学高峰论坛今天在湖州吴兴举行
2022/08/09 14:47:00 编辑:吕瑞峰 点击量:14716


浙江之声89讯(通讯员李则名 摄影闵峰)今天“宋词之州”2022中国词学高峰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举行。来自国内词学界顶尖专家学者和湖州本地词学研究的老师相聚一堂、共同交流,体验词学文化盛宴。当天,中国词学研究会湖州中心宣布成立,成为全省首个推动词学理论研究升级、为词学研究者搭建交流合作的地方平台。”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主任、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杨志新介绍。

“中国词学研究会湖州中心属于中国词学研究会和湖州学院共同建立的学术机构,是全国词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词学研究学者提供访问、讲学、培训等服务。”湖州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正武说。

南开大学终身校董、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叶嘉莹通过视频向本届论坛发来贺词,并结合自身经历发表了体会和感言。

本届高峰论坛为何选在吴兴?首届中华词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词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杨海明表示,宋韵文化是浙江文化的独特标识,宋词是宋韵文化的核心载体。作为湖州的主城区,吴兴一直与宋词结缘深厚,李清照、赵孟頫等著名词人都曾为吴兴留下佳作。宋词大家苏轼更是先后五次到访,并创作了数十首诗词。清末民初,湖州吴兴人朱祖谋辑刻了收录了词人最多的《彊村丛书》,编订了通行至今的宋词选本《宋词三百首》,成为集中展示宋词之美的文化宝库。

本届论坛以宋词之州为主题,设置了主旨演讲、专题访谈、学术研讨会、参观考察等内容,重点围绕湖州的词学资源与文旅开发、朱祖谋与晚清民国词学等领域展开。现场专家学者围绕“宋词与吴兴”展开学术研讨,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兆鹏认为:吴兴具有独特的山川地貌和丰厚的人文积淀,在宋词的传承和发展传承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认为:湖州是宋代词人集聚之地。湖州籍贯的词人数量在宋代240州中排名第一(湖州籍贯的宋代词人共计33人)。词人张先、苏轼、王十朋、叶梦得、葛胜仲等在湖州举办的“六客会”“石林雅集”“骆驼桥待月”“水晶宫唱和”等等,均为宋代词坛佳话。

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孙克强认为:湖州见证了宋词的重要转折。“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以张志和在湖州创作《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开端,词以文学的形式走上了文学历史舞台。而湖州词人张先实现了宋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从而奠定了宋词的形制和文化辉煌。

湖州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正武认为:湖州蕴涵丰富的宋词文化资源。宋词以湖州为创作对象和背景,留存了白蘋洲、西塞山、消暑楼、水云乡、明月楼、西亭、墨妙亭、水亭、水阁、余水阁、等大量的湖州地名,创造了如浮家泛宅、渔父、水晶宫等源起湖州的文化意象,这些宋词文化资源都寄寓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为现代词作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据悉,论坛由中国词学研究会、湖州学院、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吴兴区政府承办,埭溪镇政府协办,并得到了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的指导和支持。前期,中国词学研究会、吴兴区政府、湖州学院和《中华诗词》杂志社携手,面向海内外全体诗人与诗歌爱好者宣布启动了首届中国“彊村”填词大赛。

吴兴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省委“两个先行”、市委“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要求,持续挖掘吴兴宋词文化资源,用好中国词学高峰论坛、中国词学馆、宋词文化艺术节等文化载体,不断擦亮“宋词之州”文化品牌,助力全省打造宋韵文化传世高地。


分享
ku娱乐的友情链接: | | |
 浙江之声频道ku娱乐的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ku娱乐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ku娱乐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