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天气炎热,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7月1日到7月5日,仅仅五天全国至少6起溺水事件,10人少年儿童不幸身亡。义乌是流动人口大市,2021年底在册流动人口174.4万人,每年都有大量“小候鸟”来义过暑假,截止7月共有3.3万“小候鸟”在义。为织密织牢暑期安全防护网,有效预防溺水事件发生,义乌市公安局人口服务管理部门巧用“加减乘除”法,多措并举,助力“小候鸟”防溺水工作落地见效。
加大宣传力度,在防溺水宣传多样性上做“加法”。自主拍摄防溺水宣传视频《如果一切能重来》,浏览量达到10万 ,倍增宣传效果。同时依托百万粉丝的“新义乌人家园”微信公众平台,先后发布《防溺水安全不“放假”!这些防溺水安全知识请牢记》《一年致死235000人!别让这个头号杀手靠近你家孩子!》等系列文章,累计点击量达30万,大大增强了防溺水基本常识和救护知识的普及率。
精准发布提醒短信,在降低溺水发生率上做“减法”。由于镇街、学校等单位的防溺水宣传工作存在局限性,义乌市公安局人口服务管理部门在做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手段提取与未成年流动人口相关的手机号码,有针对性地发送防溺水短信,共发送24万条短信,及时对新来义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小候鸟”等群体的防溺水安全知识精准提醒。
开展游泳培训,在提升防溺水能力上做“乘法”。考虑到天气炎热,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确实存在游泳需求,义乌市公安局人口服务管理部门秉持“堵不如疏”的原则,联合专业游泳培训公司,推出“清凉一夏”活动,向今年以来主动申报过居住登记的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小候鸟”优先)发放1000张游泳票,让他们在有安全保障、有专人陪护的泳池内学习游泳技能、享受夏日清凉。
提供暑期托管,在减少儿童安全隐患上做“除法”。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各镇街、各部门整合现有资源和专业人才,组织策划“小候鸟”夏令营、“家门口的暑托班”等活动,希望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安全教育、技能教育等,在丰富孩子暑期生活的同时,解决外来建设者子女“看护难”问题,切实减少儿童安全隐患。
截止当前,由义乌市公安局人口服务管理部门牵头,通过与多镇街、多部门通力合作,七月至今我市未发现溺亡事件,在全市营造营造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防溺水浓厚氛围,将防溺水的篱笆扎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