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农遗“活化石”赋能乡村振兴-ku娱乐

湖州南浔:农遗“活化石”赋能乡村振兴
2022/07/17 12:45:00 编辑:吕瑞峰 点击量:12119

浙江之声7月17日讯(通讯员高曙瑛7月16日至17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湖州南浔系列活动举行。来自22个国家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33名外宾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实地领略江南古镇封面”南浔古镇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的魅力。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将在浙江省举办,探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粮食系统韧性、乡村可持续发展、农民生计改善等重要议题湖州市南浔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所在地,目前仍保留有6万亩桑地和15万亩鱼塘,是我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塘中养鱼、基上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绿色循环生态模式,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2018年4月19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

在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一个个绿色聚宝盆”,映着天光云影犹如散落在人间的一面面镜子,鱼塘旁还镶嵌着螺蛳蛤蜊砌出来的阡陌小道,辅以一棵棵挺立的桑树,一幅种桑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江南水乡典型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景观跃然眼前传承了千年的农作智慧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显露无疑,也让外宾连连赞叹。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系统是生态宝藏,近年来,我们创新桑基鱼塘应用,将保护开发桑基鱼塘系统与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荻港村蚬壳湾1007亩桑基鱼塘核心保护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接二连三延长其生态产业链,开辟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致富路。

包鱼粽、文创产品制作……荻港村桑基鱼塘研学基地内,正在开展研学夏令营活动,孩子们现场体验原汁原味的鱼桑文化风情。伴随着研学旅行热,当地深入挖掘桑基鱼塘生态与文化价值,推出研学游课程,该基地已成为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科普教育基地、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农业文化遗产地就是一个天然的课堂、天然的实验室,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社会知识。”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借助浙江省农科院科研技术,充分挖掘桑基鱼塘系统科研要素,建立了八大特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衍生特色生态农产品30余种,年销售额超1亿元,带动大部分农均增收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鱼桑文化民俗表演兼具观赏性及文化性受外宾青睐。“以桑基鱼塘系统千年农耕文化为题材的系列鱼桑文化表演是每年鱼文化节的亮点,通过文化节,可以将传统鱼文化、蚕桑丝绸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古运河文化等千年来的文脉精髓一一展现。”荻港渔庄董事长徐敏利介绍,以“鱼桑”文化为媒的鱼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十届,这一节庆被认定为国家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也成了南浔讲好农遗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分享
ku娱乐的友情链接: | | |
 浙江之声频道ku娱乐的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ku娱乐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ku娱乐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