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携带的水瓶需要反复灌装,日头再毒也不敢穿短裤······在连续的晴热高温天气里,湖州市德清莫干山镇一带的林区警长、民辅警、责任护林员,每天都汗流浃背地在山林间巡查,排查火灾、溺水隐患,守护林区的一草一木。
随身携带的“巡山三宝”
下午两点多,吃过午饭的民警陆佳豪戴上警帽,拿上伸缩警棍和水瓶,踏上了巡山之路。
从山脚下驱车前往半山腰,连续的弯路和颠簸令人头晕目眩,但陆佳豪却是习以为常。一路上,他时不时地看向窗外。“虽然山脚处的突发情况不多,但还是要留心周边环境。”
约莫十几分钟后,巡逻车停在了道路尽头: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只能靠自己的两条腿来走了。
“这几天天气干燥,室外温度还在升高,这种时候最容易发生火灾。”山林里,不规整的石阶向上延伸,一眼望不到头。虽然路上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陆家豪却从不敢大意,用他的话说,林区巡防就是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经常会看见蛇,有时也能听到野猪的动静,大家都会留一个心眼。”他手持着警棍在前面开路,步伐稳健,不时敲打一下草丛,我却常被崎岖凸起的石块和路边岩石上湿滑的青苔“绊”住脚步。
烈日下的山林,无风、闷热,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一个巨大的蒸笼。虽然头顶的树荫能遮阳,温度比山脚下略低几度,体感温度却差不多,走几步就热得让人喘不过气。耳边的虫鸣,更是增添了几分燥热。
“山上还有一座高峰禅寺,上山的香客还不少,这里是重点区域。”爬了十多分钟,陆佳豪浅蓝色的警服就已经被汗水湿透了。一个小时过去,随身携带的饮用水已所剩无几。
“我们会放一桶矿泉水在巡逻车的后备箱,一桶水供三个人喝,往往半天不到就没了。”
通向高峰禅寺的小路,是他的临时落脚点,补充水源的同时,还会检查一下周边的森林防火警示标志;遇到香客,也不忘提醒他们注意林区防火。
穿密林 攀石阶 平均每天行走两万步
莫干山,为天目山余脉,伴随着“江南第一山”的名声,慕名而来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
“现在气温高,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山里纳凉,野炊的、游野泳的非常多。”整个莫干山镇,共有24.8万亩林地,97个山塘水库,每天都有近30名警力在林中布点。陆佳豪管辖的林地,近9000亩面积,即便从日出到日落都在山中巡逻,也只能走一小片。
在庞大的数字面前,“30”显得十分渺小。在感叹势单力薄的时候,陆佳豪给我看了整个巡山队伍的名单。“镇上会组建自己的护林员队伍,守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在整个莫干山镇,专职护林员有19名。他们用脚步丈量,与山为伴、与草木虫兽为伍,一趟又一趟来回于寂寞的山路间,守护绵绵青山。
自莫干派出所建设“数字警务一张图”以来,派出所在巡查区域内,设置了20个火警监控点、89台山塘水库监测杆,创新了防汛与防火的算法模型,在火灾预警、防溺水上多了一个屏障。
“无论是水库情况,还是林区有疑似烟火,我们都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这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咕咚咕咚又喝了一口水后,陆佳豪重新起身,向密林中走去。他的背上,衣服湿了又干,漾出一圈圈灰白的盐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