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杨梅,
直播助力,杨梅售价比去年约增长三成
走进岩上村,在绿树掩映下,一间平屋内,放置着一篓篓生态杨梅,个个圆润饱满,令人垂涎欲滴。工作台旁,几名女工正娴熟地挑选杨梅,大大小小进行分类。“这些杨梅都是当天早晨采摘,并采取直空包装冷链发货,以保证杨梅的新鲜度。”龚海港说,礼盒装的精品杨梅54颗,售价288元,平均5元多一颗;品质一般的,一盒96颗,售价188元,销路不错。
龚海港从前在外地经营美容美发厅,看到家乡山好水好,交通日益便利,他便于2017年回乡种植了10多亩杨梅,成立了泰顺红岩商贸有限公司,还投入6万元,建起了“包垟乡红岩农特产品直卖网”,帮助当地农户销售杨梅、土猪、鸡蛋等,让农特产品走出大山。“通过网上宣传,包垟湖畔杨梅品牌知名度越来高,深受市民的青睐。”龚海港说,虽然今年受天气影响,杨梅产量减少,但批发价每公斤售价约36元,比去年约增长三成。目前,当地杨梅已成为抢手货,不仅销往杭州、上海、广州,还远销哈尔滨、内蒙古等地。
岩上村山青水秀,水果种植条件得天独厚。该村现有200多
包垟乡一直注重数字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去年,在爱心助农活动暨2021年第三届泰顺包垟湖畔杨梅节上,“湖畔”杨梅曾在直播间亮相,获得了不少网友的青睐,从而拓宽了当地杨梅的销路,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注重种植,线上线下拥有一批 “回头客”
“前段时间连日下雨,导致今年百丈杨梅减产,但批发价格比去年高了三成多,销势也很好,可谓供不应求,经我的手就卖出10多万公斤。”泰顺县百丈镇杨梅种植大户林垂敏说,其主要原因是,多年来他们注重种植技术,加上当地土壤和环境不错,其出产的杨梅个大甜度高,从而拥有了一批线上线下的“回头客”。
林垂敏是泰顺县百湖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该合作社种植的500多亩杨梅被列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简约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实施“八早两不”(早修剪、早清园、早疏花、早诊断、早防治、早疏果、早用有机肥、早栽多用草,不用多效唑,不用除草剂)种植技术,有效地控制着枯枝病发生率,使优质果率达70%以上。
“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让杨梅好吃又好卖,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是我一直努力做的事。”林垂敏说,目前当地有20多户种植户,跟着他种杨梅,而他毫无保留地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帮助他们销售杨梅。农户钟德飞从前在外地做石材生意,看好家乡杨梅产业发展前景,3年前,他回乡跟随林垂敏种植了10亩杨梅,经济收入不错,今年他杨梅种植扩大至40多亩。
在百丈镇杨梅示范基地,山上有一批人在采摘,山脚旁,还有
不仅仅是百丈镇的林垂敏这样做,还有泰顺县包垟、泗溪、筱村等地许多种植户,如今也格外注重杨梅先进的种植技术,从而提升其品质,能卖个好价钱。
农旅融合,泰顺下月初举办高山杨梅品鉴会
泰顺是国家级生态县,青山绿水,气候宜人,生产生态杨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泰顺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坚持走“两山转化”道路。目前杨梅种植总面积达4.5万亩,其中今年新增6000多亩。2021年杨梅总产量1.437万吨,产值1.22亿元。
杨梅已成为该县继茶叶之后又一大重点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全县现有8000多
经泰顺县政府授权,该县杨梅产业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泰顺杨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于2015年获准注册,这是泰顺县继“三杯香”后第二张地理证明商标的国家级“名片”。该县还制定了地方标准规范《泰顺杨梅》和新版《泰顺杨梅生产技术规程》,每年培训杨梅种植户600至1000人次。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上保证杨梅的质量安全,实现了无公害生产,提高了泰顺杨梅的品质和效益,曾多次获得“全国十大精品杨梅”“温州名牌产品”“温州市精品杨梅”等称号。
据悉,下月初,由泰顺县农业农村局、泰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泰‘梅’好——2022泰顺高山杨梅品鉴会”,将在雅阳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举行,助力当地农旅融合,乡村振兴。(浙江之声记者李晓华、泰顺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