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12月29日讯(记者王娴,通讯员朱江华)记者从省卫健委了解到,目前全省有公立中医医院94家,其中,省级中医医院4家,市级中医医院13家,县(市、区)级中医医院77家;86%的市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94%的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建有中医科和中药房,有全国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38家,数量位居全国前茅。
为保证百姓就医更方便,浙江2017年9月启动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中医类医疗机构全面参与其中。目前基本完成县域中医整合型服务体系的立梁加柱建设,55家县级中医医院联合36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55个医共体,实现"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推进县域医共体中医诊疗中心标准化建设,以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价为重点,实现"同质化"、规范化"服务。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办中医,有民营中医院109家、中医类门诊部338家、中医类诊所2140家,杭州市作为全国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大力发展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目前,全市有民营中医医院25家,实行备案制管理的中医诊所70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目前,我省4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工作稳步实施,省中医院项目获得施工许可证,省新华医院项目完成可行性报告并提交省发展改革委;杭州市投入8.98亿元建设市中医院新门急诊大楼、国际医疗保健中心和丁桥分院;嘉兴市中医院纳入全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确定"十三五"省中医药重点专科188个,形成专业覆盖齐全、层次分布合理、服务优势明显的中医药重点专科群体。起草《浙江省中医日间服务工作方案(试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效率。遴选名老中医"百医百方",推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
同时稳步推进一流中医药"团队"建设,新增省国医名师10名、省级名中医25名;启动省级名中医传承人项目,以"师带徒"形式培养60名继承人。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药科研机构建设进展顺利,省中医药研究院青山湖院区项目获中央补助资金1亿元;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基地、风湿病基地)建设,加强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和循证医学能力建设,积极做好研究型门诊、病房建设;建设省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筹建项目13个;实施中医药现代化专项,加强中医药理论、重大疾病防治、中药资源保障等方面研究。
【中医药健康服务基层基础得到巩固发展】
新建标准化中医馆308家,目前,全省有基层标准化中医馆1277家,占比达92%以上;全省92.6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52%的乡镇卫生院已经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88.4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2.83%的村卫生室能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
加强适宜技术推广。新建21家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基本实现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全覆盖。各基地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转化转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载体,积极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常见病和慢病防治中的优势作用,促使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广泛使用。三是强化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9年,全省65岁以上老人和0-3岁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已分别达到56.61%和61.86%,分别超出国家考核要求11.61和16.8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