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12月10日讯(记者张寅)"全力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力争让每一个小区都成为居民群众心目中的学区房"是拱墅区委区政府定下的行动目标。拱墅区有着怎样的教育理念?这里的办学有何特色?浙江之声携手中共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推出大型系列报道"遇见运河沿岸名区,见证杭州大城北崛起",今天走进拱墅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出录音)教学现场】这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705班的科学课课堂,老师正在为同学们讲物理热学的基础知识。
位于杭州城北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是拱墅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201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马骉被聘为校长。
走进马校长的办公室,一幅幅孩子们作画的马校长卡通形象格外显眼。马骉说:
【好学校一个最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们喜欢来我们这里。在我们学校的发展规划里边就讲这么一句话,我们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让学生们喜欢来不愿意走。这个学校,学生们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想我要去上学,然后等到他毕业了,他依依不舍,这是好学校。】
在马骉看来,好学校的另一个要素是家长们很关注这所学校:
【这个学校因为跟他的孩子前途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家长们如果这样去,我以为是好学校,等到招生的时候,家长们聚在一起,真的着焦虑,我的孩子报哪里好或者上哪个学校好呢?如果家家长说别说了,到我孩子这个学校挺好的,我就觉得这就是好学校。概括起来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孩子们喜欢来,第二是家长们对他有信心,我觉得这就是好事,当然了这两条有了,政府也就满意了。】
来拱墅之前,马骉是上海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原来,马骉一直有个理想——办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拱墅区全力打造家门口优质学校的理念,正好跟他契合。而拱墅区希望华师大附属杭州学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同时把学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影响力扩展到全区。
华师大附属杭州学校的软硬件可谓一流。马骉说,学校除了要求每位老师把课程设计好、上好之外,格外重视孩子们的身心成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我们专门有这么一门课被我们号称是我们学校第一课,第一课不是语数外,第一课是健康保健保成长。第二个课程是阅读课程,我们把它就号称叫阅读润成长,滋润它的成长,它是精神性的。一个孩子成长除了生理心理以外,它有一个情感精神因素在那里成长,最好的帮助他成长一定是阅读。】
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一开始就提出了"睡得好、动得好、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学得好"的"六好"教育理念。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学生睡得好。马骉说,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不能把大量时间花在写作业上,教师要对作业有所设计:
【我到了这里,我第一件事情"晚9点不作业"。老师研究作业,分成作业精选。我从我们现在来看,我们的孩子们比起其他的学校可能稍微要多睡一会儿,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我的理想慢慢变为现实的这么一个例证。我觉得辛苦办学,但是办学也很高兴,看着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件一件的通过大家的努力,另外一个教育的现实,所以我觉得这是值得很有价值的。】
从2015年起,拱墅区连续实施两轮北部教育提振三年行动,新开办学校27所。在品牌学校的打造上,拱墅区成立了首批十大基础教育集团和中小学"新好学校发展群"。十大教育集团中,有锦绣育才教育集团、文澜中学教育集团等。中小学"新好学校发展群"中,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名教师。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王达说,建设"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本质上就是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拱墅教育现在已经形成一定的口碑:
【通过十大名校集团去带动一些新的学校,或者说历史上形成的薄弱学校,来促进一起发展,名校培育指的就是普通的学校,一般的学校它散落在百姓的小区周边家门口。那么我们采用一些机制把它逐步培养成为名校的一个储备对象,最终行也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所以这两个抓手来推动区域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那么区政府也是高度重视的,他还专门出台了一个鼓励的政策,叫做拱墅区名校集团化品牌建设5年规划。】
王达说,拱墅区正在实施的教育队伍梯队配有机制建设和运河名师培育工程,就是旨在对拱墅教育进行完善,实现"力争让每一个小区都成为居民群众心目中的学区房"的目标:
【除了学校之外得有好校长,得有好教师,得有好学生,所以我刚才其实从几个关键词,但是我伸出去的几个角度来讲,其实我们是关注到了校长、教师、学生、学校,也包括家长的影响。那么同时我们用优质的教育生态来吸引优质家长的加盟。这样子我们整个教育的发展,我相信只会是良性的越办越好。所以这样的一种教育的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