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12月7日讯(记者张寅报道)浙江之声携手中共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推出大型系列报道"遇见运河沿岸名区,见证杭州大城北崛起"。今天我们到杭州拱墅区莫干山路一带,品味莫干山路和杭州大城北的美丽蝶变。
莫干山路是杭州较长的一条道路,杭州市中心到城北的主要交通要道。莫干山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候,这条路叫做京杭国道。1964年的时候,更名为莫干山路。拥有近九十年历史的莫干山路,见证了周边区域的历史变迁——张小泉剪刀厂、杭州热电厂、杭州灯泡厂、万马药业、华丰造纸厂、蓝孔雀化纤厂……它们都是与莫干山路有关的城市印记。
从杭州城乡结合部的小马路,到杭州城市中轴线,近几十年来,莫干山路进行过多次改造、提升。为还拱墅一个绿水蓝天,莫干山路周边的工厂也逐步搬离。而2016年的那次提升整治工程,更是让莫干山路实现了从工业重地到现代活力产业带、开放休闲景观带和工业遗存文化带的转变。
泛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2016年拱墅区的城市开发建设。公司董事长薛阳说,他们通过"疏通城市肌理、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延续城市文脉"的设计理念,做到了既要提升拱墅区的"面子",更要注重"里子"。特别是对莫干山路综合整治工程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后来我们接手莫干山路之后,做了一个很重要的规划方面的一个改动,就是把它两边,大概各30米,全部扩充。当时的区里,其实对我们还是想法是很支持的,应该来说。所以说,相当于两边的景观绿化带都有30米,这个举措其实是非常非常好的,莫干山路的形象就全部跳出来了。第二个好的地方,其实就是通过这条路的改造了,把周边的各个老厂区、老的居民区,老的这种东西,给大家都重新整理了一下它的文化,这是我一直到现在都觉得比较引以为豪的。】
为了让莫干山路改造提升后彰显工业文化,留下城市记忆,当时拱墅区专门组织开展了一次莫干山路工业遗存主题景观小品设计大赛,征集城市雕塑、文化小品、景观装置。活动结束后,由老工业企业报废锈蚀的机器零部件设计组装而成的发电机组、电机齿轮、管道阀门等一组雕塑立在了莫干山路旁的绿化带中;一把放大了23倍的张小泉剪刀,横立在张小泉剪刀厂旧址上......现在,很多杭州市民,特别是老工业企业的工人,经过这些工业遗存雕塑时,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看一看,追忆历史。
薛阳说,拱墅区在包括莫干山路在内的城市更新中,不仅使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了优化,更为重要的是使"以人为本,多元目标"的核心设计理念作用于实际:
【设计本身就是要以人为本。所有的设计东西,一定要打中别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人家才会觉得你这个设计好。其实对于一些涉及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可能这样其实都没错,但是可能就会发自内心的一些情感,就会给它反复,这样会不会更好,哪个方向会怎么样呢?努力的去把它做出更有创新一点的,能触动人内心的,或者更有一些情感的东西给加进去。包括我们现在还加的,就是经济性也要很强。】
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老工业企业逐渐搬离莫干山路后,新经济和新建筑随之兴起。如今,莫干山路沿线已拥有杭州大悦城、滨江锦绣之城、新汽车北站、华师大附属杭州学校等众多地标性建筑,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莫干山路及其周边区域的变迁是杭州拱墅区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杭州"北建"的"排头兵",拱墅区今年又全面推进莫干山路、沈半路、拱康路、康桥路"三纵一横"框架道路沿线大开发大建设。
拱康路,南起拱宸桥北面的瓜山,经过康桥后,继续向北延伸连接崇贤新城。这条道路也是杭州大城北核心区内南北向的主干道。可就是这样一条主干道过去却被大家"吐槽"——道路坑坑洼洼不说,渣土车更是密集地行驶于此,私家车主也不太敢走这条路。"三纵一横"的消息一经披露,大家纷纷叫好。今年3月,拱康路改造完成,杭州第一条渣土专用道正式投用,设置宽度为4.5米,比普通车道足足宽了1米。杭州市拱墅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周雪菲说:
【改造拱康路,形成杭州市首条渣土专用道。就是将渣土的专用道,跟平常的一些我们正常的汽车进行隔开来,中间有一个隔离带。在隔离带上,还会设置一些比如说喷洒的喷头,然后降低扬尘。进行拱康路的一个智能交通改造工程,然后现在已经是基本上都完工投入使用了,会用到一些车脸识别这些,就把这些智能交通城市大脑应用到我们道路的改造中。】
周雪菲说,以"三纵一横"沿线为突破,拱墅区将全面打造沿线21公里城市区域的新形象,按照"成熟项目抓紧上,明年项目今年上,政府投资项目带头上,留用地项目争先上"的原则,加快大城北开发建设,形成"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杭州新颜值:
【拱墅区,我是觉得,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一个区块。因为我们有运河,有拱宸桥,就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跟我们现在的一个开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开发建设它是在挖掘一个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给我们开发建设增增添了一份它独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