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帮扶前,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能靠技艺,自己当老板。"回想起因贫困辍学的那段时间,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刘家煌仍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如今,他已在永康开办了一家模具加工企业,年收入约70万。
10月28日,全国主流媒体看"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采风活动正式启动。一技在手,终身受益。靠技能脱贫是"后脱贫"时代取消代际贫困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职业教育大省浙江,职业教育在教育扶贫上的贡献不容小觑。身处"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市、"中国五金之都"的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坚持扶智、扶技并举,书写了一份职教劲推脱贫的精彩画卷。
在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有一个颇为出名的案例:来自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的10名学生,有8位自主创业成功,成为企业主或者公司高管,2位同学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这一成绩源于该校产教融合的实践。据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王钟宝介绍,这些学生大多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他们所处的吉安县是该校对口帮扶对象。
2007年这10名学生到校后,就被编入了机电导生班,与车间师傅结对,以导生制培养模式锻炼技能。据悉,当前这10名学生全部在永康就业,年收入在20-70万之间。
"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王钟宝说,当前该校完成了三项结对帮扶项目,招录59位云南梁河县和四川理县的学生到校就读。
同时,该校先后结对中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对口援助过新疆温宿,总结出了较好的东中、东西协作经验,为这些地区培养了一批企业高层次技术骨干以及成功创业者。
助力教育扶贫是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培育更多的实用技能人才,助力区域和经济发展,则是其发展的目标。在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胡赞看来,找到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关键点,才能为本土培养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为此,该校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与中国步阳集团、浙江飞剑工贸等企业紧密合作成立冠名班;与模具、汽修、门业等各大行业协会深入合作。
采访期间,恰逢永康首届"永武缙五金工匠"技能大比武活动举行。活动现场还邀请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涂项目金牌蒋应成进行经验分享。蒋应成是云南保山人,如今是杭州技师学院的教师、杭州工匠学院客座教授。在他看来,职业教育改变了他的人生,也让他有更足的底气去追逐梦想。"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进职业院校并不代表没有希望,只是说明你选择了另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在一些人看来,职业教育是'二等公民',但在我们看来,职业教育恰恰是普通学生的'二次选择',它注重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从大有可为变成大有作为。"王钟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