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创新引入区块链思维试点推行管理信息化新模式示意图)
近日,路过海宁水月亭路、南苑路的一些市民发现一些店铺门口多了个二维码,这些二维码与近年来的“热词”“区块链”和“大数据”相关。
据了解,今年3月底,嘉兴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创新引入区块链思维,试点推行市容管理信息化模式,海宁为嘉兴地区率先“试水”。
那么,什么是区块链市容管理模式呢? 这种模式是以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为指导,按照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原则,在水月亭和南苑路部分路段试点,为沿街店铺建立市容管理码,将店铺经营者、营业执照、地址等基本信息,以及市容、卫生、秩序等执法管理记录整合纳入云端,形成一店一码的数据库。依托这个管理数据库,日常巡查管理信息可实时录入,执法人员可及时掌握店铺市容、卫生、秩序等“门前三包”责任落实情况,对于那些多次发现劝导占道越门、垃圾不分类等违法行为但仍然屡教不改的经营户,依法实施处罚。群众也可了解店铺市容评级,通过举报等途径参与管理。
截至目前,海宁市综合执法局海洲分队已完成试点道路沿街61家商户的信息采集,和管理人员培训、数据构架等准备工作,并将2460条常态化管理记录纳入云端。
区块链市容管理新模式有什么好处呢?
一、“门前三包”云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借助区块链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数据采集界面实施标准管理以及信息采集,比如是否发现问题,存在哪些问题,现场图片,整改后图片等,后台即可实时汇总管理数据及取证材料,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海洲分队对试点路段61家商户基础信息采集和2000余条管理数据仅用了5天。
基础管理数据的累积又为提高区域统筹管理,科学调整执法管理模式,以及“门前三包”考评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二、公平执法 改善管理关系
区块链市容管理模式以共享数据为核心理念,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等特点,形成宣传先行,管理为主,处罚支撑的规范化流程,增强执法人性化和公正性,改善管理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市民参与 共管共建
市民群众扫描二维码,可以查看店铺营业执照和市容评级等信息,为购物交易选择提供参考,促进经营户自律。今后,还将开辟群众举报端口,进一步整合市民监督力量,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的良性氛围。
下一步,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依托区块链数据库,集中约谈相关重点行业店主,发放《告知书》,明确管理标准和要求,同时加强执法处罚力度,教育一批、整改一批、处罚一批,教育引导沿街店铺依法经营、文明经营,逐步实现精细、长效管理。(浙江之声记者王晓玲,通讯员金如丹、邵梦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