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10月1日讯 记者高嵩、通讯员薛曹盛、倪寅初、蒋攀、陈光曙、蒋曼儒报道
“十七房的月亮在水中摇晃,让幸福的日子地久天长。”9月29日晚,在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村——郑氏十七房,百余名村民共同唱响村歌《十七房的月亮》。这里是宁波帮发源地之一,悠长婉转的曲调中深藏宁波帮人士对家乡的思念。
9月28日,“载歌载舞奔小康”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第二届“最美村歌”云展演刚刚落幕,宁波市又开展起了“小康路上 村歌嘹亮”千家农村文化礼堂唱响村歌庆祝国庆活动。这几天,很多村民手执小国旗,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唱响村歌,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截至目前,宁波市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80家,到今年底将实现500人以上村全覆盖。在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农村的主要文化阵地和广大农民的精神家园。村民争相参与创作,自唱自演村歌,俨然成为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9月30日晚,象山县墙头镇下沙村文化礼堂响起《下沙村赞》,上演了一幕台上台下齐声合唱的动人画面。他们都是“赶小海”的渔民,歌声高亢嘹亮,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在下沙村,这首村歌早就成了耳熟能详的热门歌曲,文化礼堂每天都会响起这段高亢的旋律,村里的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
在这个渔村,随处可见“赶小海”的墙绘,他们把村歌画上了墙,配上村民在海里劳作的画面,仿佛能闻到大海的味道。这支港湾小山村的文艺队还把村歌唱上了省城,唱到了北京,2018年荣获“全国村歌十大金曲”。
“书声唤晨烟,民风承千年,沐浴好春光,桃花朵朵艳。耕读文化在传承,孕肓多彩的明天。白龙潭,白龙潭你是我可爱的家园……”国庆期间,在宁波市宁海县白龙潭洋村文化礼堂前,村民华建平带领乡亲们唱响村歌《白龙潭,我永久的依恋》,大家挥舞着国旗,唱着优美的村歌,用歌声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艺术点亮乡村,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都成了“网红村”,村民们的腰包更鼓了。
“阿拉村民的日子,越唱越红火!”华建平说,国庆期间唱村歌,感觉特别自豪,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村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村庄,增强村民自豪感和村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