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9月4日讯(通讯员 陆一帅 摄影 唐冰欣)“浙”里是奥运冠军摇篮媒体开放日第二站来到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如此偏僻之地却涌现出多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里面的门道是什么——
水上健儿“登陆”练体能,两个月要划两万五千里
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偏安于千岛湖一隅,如此偏僻之地却涌现了多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里面的门道是什么?
9月3日-4日,由省体育记者协会主办、体坛报执行承办的“浙”里是奥运冠军摇篮媒体开放日主题活动第二站来到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在为期两天的行程中,10余名中央驻浙、省级主流媒体的记者们做了一回水上运动的“探路人”。
5项体测齐上阵:加练!加练!还是加练!
“疫情对游泳队影响较大,原本冬训期间需要出国或者前往高原训练,但现在只能封闭在这里。”因萧山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游泳馆处于装修阶段,省游泳队兵分三路外训,名帅朱志根带的小组从春节后就一直待在千岛湖的基地里,这名老教头坦言遇到了不少困难。
事实上,客观因素的影响不是最大的,最大的难关是体能!目前,游泳队主攻3000米跑、30米跑、核心力量、纵跳和坐位体前屈这5项体能测试。难度最大的那一项?汪顺给出的答案是3000米跑和引体向上,经过大半年的魔鬼式体能训练,他明显感到体能与核心力量的提升强化了专项能力。
两周之后的全国冠军赛是汪顺大半年以来的第一场正式比赛,他给自己定下了找回比赛状态的目标。面对延期的东京奥运会,他表示现在训练按部就班进行,之后的比赛就要一次比一次找到更好的竞技状态,争取把最佳表现留到奥运会上。
划船重走长征路:两个月划完两万五千里
两万五千里是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赛艇和皮划艇运动员近两个月需要完成了训练目标。
在体能训练馆二楼,40多名赛艇、皮划艇运动员正在测功仪上进行着名为“划船重走长征路”的训练任务。“8月3日至10月1日,队员要拉两万五千里,一共分10个阶段进行,平均每个人每天要完成20公里以上。”教练吴林坦言如此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还是第一次。虽然训练房里有空调和风扇,但很多男队员依然光着膀子挥汗如雨训练,座位下的木地板被他们的汗水浸湿透,每20分钟左右就要拖一次地。
据了解,水上运动队的日常训练中体能训练量已占八成,水上专项训练仅两成。如此高强度的训练量,对运动员的体能是个巨大考验,不少人在陆上练到脱力,等到下水划船时已经挥不动桨了。一个月练下来,吴林察觉到队员们不仅体能上更强了,心理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为去年世锦赛男子四人双桨赛艇冠军,陈森森因伤病暂时告别国家队回归省队训练,目前正全力备战接下来的全国锦标赛。对身高1米87的陈森森来说,最大的困扰不是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而是如何稳定体重。因为以他目前的身材来看,实在是没有再减脂的空间,体脂率只有5.5%的他,为了排汗减重吃了不少苦头,“为了在比赛前称重达标,三十度的高温天,我们要穿着羽绒服在大太阳下跑圈,就是为能快速排汗把体重减下去。”陈森森如是说。
座谈会上吐真言:舍小家为大家是一种信念
训练结束后的座谈会上,运动员代表与媒体记者谈心聊天。
“投入训练让我快乐,只要练扎实成绩自然就出来了。”女子赛艇运动员李丹说。烈日暴晒、挥汗如雨,不少人一年甚至只能回一次家,运动员的辛苦可见一斑。“最大的收获,不仅仅在竞技成绩上,还在于日复一日的训练让我们学会了承受孤独,学会遇到困难不放弃。”激流项目运动员史莹莹说。
更多运动员借此机会,把谢意留给了教练。在场的不少运动员感喟,教练除了教育专项技能,也教会自己做人的道理。话筒那头,教练们也为之动容。他们告诉记者,在运动队教练员责任重大,扮演着父亲的角色。运动员就是自己的孩子,舍小家为大家是作为教练员一直坚守的信念。
劳逸结合花样多:放松方式谁更受欢迎?
千岛湖微凉的夜色中,记者们还随运动员一起体验了一回专业的康复按摩。医生来头不小——是世界冠军徐东香、潘飞鸿的康复师。“平时每天面对电脑,肩颈留下了不少职业病。这次千岛湖之旅来值了!”记者们打趣道。
与传统的按摩放松相比,飞盘运动则让运动员新奇、好奇。媒体开放日(学院站)女排姑娘们已经体验过这项运动的可玩性,而水上健儿此次也终于得以“尝鲜”。“之前没接触过飞盘,以后赛前热身有的玩了!”女子皮艇运动员钱秋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