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8月19日讯(记者王娜 通讯员陈娜)今天(0819)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浙江省卫健委一行走访了省疾病控制中心、省儿童医院滨江院区、杭州市滨江区西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为坚守岗位的医务工作者送上节日的祝福和问候。
省疾病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副所长茅海燕接过鲜花,回想起战“疫”的那段时光,身边的每一位兄弟姐妹都坚守岗位,守卫着健康。她说,“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我们全中心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所有人一直坚守在一线的岗位上,当疫情逐步稳定,我们也会继续坚持到底。”
医师节的设立,有助于提升医师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广大医师职业自律,有助于改善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锚定“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和建设高水平健康浙江总体目标,医师队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践行“谋人民健康之福、解群众疾病之苦”的行业要求,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队伍建设呈现新风貌
近年来,我省医师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为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推进健康浙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19年底,全省执业(助理)医师20.56万人。以2019年常住人口为基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51人,连续5年持续增长,较2015年增长0.62人。从职称结构看,中高级职称占比52.13%。从学历结构上看,高学历人才占比不断提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师占总数的68.88%(其中研究生占14.68,本科占54.2%)。高精尖人才中有院士3人,各类国家级人才300余人,各类省级人才1200余人。
医学教育扎实有序推进
医学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学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专业之一,从一名医学生成为一名执业医师需要至少8年时光。我省医学教育建立以“5 3”为主体、“5 3 x”为重要组成部分、“3 2”为补充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规模、专业和区域调控,收效明显。近五年来,我省医师资格考试实考人数维持在每年2万人左右,2019年实际参考20489人,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82.3%,综合笔试考试通过率63.45%,均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此外,持续实施继续医学教育,职业生涯贯穿始终。
执业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医生的日常工作繁重,除了门诊、手术之外,每天的工作还包括病房巡查、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及手术方案、写病历、学习带教、继续教育、学术研究等。2019年,我省医院医生人均日担负诊疗人次为13人次,医生人均日担负住院日为1.4床日,近五年呈持续下降趋势。同时,我省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建设,并于2018年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及医疗卫生服务价格调整等,以提升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执业环境。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全省医学高峰逐渐形成,共有19个专科排名进入全国前十,有20个专科排名进入华东地区前三,另有14专科排名进入华东地区前五。在2018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我省位居全国第三。县级医院技术水平明显加强,危重症病人诊治及急救能力得到提高,微创、介入等技术得以普遍开展,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患者门急诊死亡率、住院病人死亡率、抢救室死亡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抢救成功率、康复率和恶性肿瘤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生动实践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不敢懈怠”。这是所有医生的心声。在日常的门诊服务中,他们默默担负起6.7亿人次的门急诊工作量,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坚守一线、甘于奉献,全情投入,与病魔斗争、与生命赛跑。在温岭油罐车爆炸等紧急事故救援中,医疗专家们第一时间组建救治团队,坚持生命至上,争分夺秒精心救治伤员。无论是在辛苦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还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紧急医疗救助,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省20余万名医生用爱心和责任心筑起护佑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为浙江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