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7月2日讯(记者王娜 通讯员王雯、邵甜)浙江省2020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今天在湖州安吉举行,现场发布《2019年度浙江省低碳发展报告》,我省减排成绩亮眼,“十三五”以来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近14%。
报告显示,2019年,浙江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碳减排工作有力推进:常态化开展碳排放形势分析,不断深化温室气体清单工作,持续建设低碳经济体系;加快推进能源低碳化转型, 有序推进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发展;全面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创新探索低碳试点示范,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广泛开展国内外低碳交流合作。
2019年我省碳减排工作有力推进。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杨首权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1/4,低碳排放特征明显。
报告还提到,在浙江,围绕体制机制、低碳产业、低碳路径、低碳运营管理、低碳生活、近零碳排放等多个方面,低碳发展试点示范特色鲜明。
近零碳排放,是指区域内碳排放总量下降并趋近于零。杨首权说,安吉余村以智慧农业、家庭农场、休闲观光为重点,近零碳排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年余村的碳排放强度是每万元0.04吨,已经趋近于0,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将近5万元,应该说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一个可持续发展之路。”
《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清洁能源城市公交车约2.9万辆,占城市公交车总数的70%,杭州主城区公交车已基本实现清洁能源化,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化肥用量 72.5 万吨,比2018 年用量减少 5.26 万吨,相当于节约 7.88 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6.56 万吨。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还前往安吉县天荒坪镇马吉村种下了一片碳中和林,以抵消此次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植树造林等基于自然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企业、公众提高节能减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