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7月2日讯(记者王晓玲,通讯员金如丹、葛焱报道)日前,海宁市多名市民监督员及市容管理人员通过“一店一码”反映市区南苑路东段有多家商户趁夜间将生活垃圾堆放到人行道上,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及行人通行。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通过现场查看、周边走访及数据分析,初步锁定了某面店、某点心店等多家商户。
记者今天(7月2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借助移动视频监控“云取证”,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理了多起案件。仅6月15日至6月17日,借助移动视频监控“云取证”,查实了5家涉案商户在夜间21时30分至次日凌晨3时期间,将店内生活垃圾扔至店外人行道的违法行为。目前,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洲分队已实施立案查处。
移动监控这个路面智能管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执法队员提供了“云取证”,也填补了夜间管理力量薄弱的短板。目前,首批设置的“移动式”监控共计20个,其中市容监管类16个、工地监管类4个。主要用于越门经营、乱扔垃圾、无证夜宵摊等市容违法高发地段,和市区主要工地出入口,辅助日常巡查管理,采集城市问题或者违法线索,为执法办案提供取证支持。
记者了解到,“移动式”监控有三个优势。可以借杆安装,既能重复利用现有监控杆,又能免去立杆施工过程。在偏僻路段可采用太阳能储电供电系统,免去取电入网手续和接电工程。完全采用无线传输,利用4g无线传输模组传输数据,免去布线工程。灵活移动布点,有效补充固定监控盲区。
移动监控是一项新的尝试和突破。今年以来,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托数字化指挥平台,充分挖掘监控资源,利用自建和共享的视频监控加强线上巡查监管,提高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准确化和智慧化水平。
移动监控对于发现“牛皮癣”、道路遗撒等零星城市问题,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接下来,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积极借助科技力量,持续拓展智能监管范围,精细化治理城市环境秩序,为市民群众打造整洁、有序、优美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