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6月11日讯(通讯员陈剑锋)超高缓和段路面排水一直是行业难题,在双向八车道路幅公路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暴雨天气时,车辆行驶至超高缓和路段时,受车速、路面积水等综合因素影响,车辆易产生“水漂”现象,导致偏驶或者侧滑,且汽车在积水的路面上高速行车易产生水雾,对后方车辆视线造成极大干扰,进而引发安全问题。
浙江交通集团所属的杭金衢高速杭州红垦至金华段已完成八车道改扩建并投入运营一年半,当前高速行车最大的安全隐患位置在于超高缓和段, 2018-2019年期间,有四个超高缓和路段总事故数均在10余起以上。为保证行车安全,部分路段靠近中央分隔带车道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面对暑期强降雨多发的严峻形势,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段超高缓和路段路面排水综合治理工程启动研究,并在雨季来临前顺利完工,有效解决了部分超高缓和路段路面积水问题,得到了高速交警、路政等部门的一致好评。据悉,这是浙江省内首次在双向八车道等宽幅高速公路尝试应用排水路面,也是国内首次尝试“单层排水沥青路面罩面 局部双层排水路面 横截沟”的组合拳式超高缓和路段积水路面解决方式。
加强统筹规划。为保证项目推进力度,浙江交通集团杭金衢分公司组织各方成立超高缓和路段路面排水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严控关键时间节点;临时抽调多名高工、博士、硕士组成技术研究小组;做好理论研究与分析计算。项目启动以来,针对浙江省内排水路面应用存在的混合料易飞散及沥青胶结料易老化问题,结合杭金衢高速金华段八车道及大流量的特点,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及江苏、上海等省份排水路面成功应用经验,做了大量的前期理论分析和现场调查调研工作。多次组织召开项目研讨会,从原材料要求,材料配比,生产加工工艺、施工工序等多方面进行讨论,克服横截沟钢管加工、高黏高弹沥青采购、交通组织难度大等一系列困难,确定了最终的施工方案。
尝试组合创新。针对杭金衢重载交通多的特点,选用pac-16结构,通过优化级配,优选高黏高弹改性沥青,严控关键指标,确保混合料相关性能要求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在局部路段积极尝试双层排水路面结构形式,利于后期对比分析。此外,该项目还借鉴省内杭徽高速的钢管横截沟应用经验,对钢管材料、水泥混凝土性能、加工工艺、钢筋焊接等工艺进行技术创新,首次在八车道路段尝试横截沟钢管拼接技术。通过对技术的组合创新,尝试以“截排结合”的方式解决杭金衢长纵坡路况下的超高缓和路段路面积水难题。
开展集约化施工。由于杭金衢高速车流量大,交通组织困难,封闭交通进行养护施工的机会非常难得。为此,公司要求施工单位统筹区域资源,集中人员设备物资,以排水路面借道施工为契机,坚决打赢“养护集约化施工”这场硬仗。通过采用 “全封闭式借道施工”的交通组织模式,“双班组 四机同筑”的施工作业模式,高效完成了四车道单幅同步铺筑任务,保证了施工质量;结合公司养护集约化施工“最多封一次”的原则,在确保不影响路面施工的前提下,将中分带绿化修剪、排水设施清理、清捡垃圾、路面裂缝灌封、护栏维修等众多养护项目集约到同一施工区域,单日累计投入作业人员150余人,施工车辆25余辆,专项施工设备15台,较传统养护模式大幅提高了产值,减少了总体封道时间,降低了涉路作业人员安全风险。
本次施工共实施4段累计1.65公里单幅pac-16排水路面,2道横截沟共37.5米,8处局部双层排水路面,虽然整体施工工期共8天,但准备时间却长达近八个月,真正做到“一路段一方案”,体现了浙江交通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体现杭金衢分公司作为“交投铁军”的责任担当。
下阶段,浙江交通集团杭金衢分公司将继续与各方开展合作,通过对已实施路段进行跟踪和后评价,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申报工作,重点关注排水路面耐久性及排水性能衰减等问题,优化工艺要求,做好成套技术总结工作,为解决国内八车道高速超高缓和段路面积水问题提供宝贵的“杭金衢”样板,为浙江交通集团实现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增添动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