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气污染物做“ct”!海宁用“天眼” “地勤”守护蓝天-ku娱乐

给大气污染物做“ct”!海宁用“天眼” “地勤”守护蓝天
2020/05/15 22:08:53 编辑:‬ 吴洋 点击量:11070

 浙江之声5月15日讯(通讯员 刘晓玲 顾崟飞)给大气污染物做“ct”,让污染源“显形”,这是用于海宁环境监测的“黑科技武器”,来自于正在试运行的“海宁市蓝网工程”。

“蓝网工程”由指挥平台系统,监测半径5公里的颗粒物扫描雷达,扬尘微型站,配以移动走航车与无人机系统搭建组成。运用“天眼”+“地勤”,“扫视”着海宁城区和重点核心区。“天眼”为大气颗粒物监测扫描雷达,“天眼”向大气射出一道激光,附近方圆5公里的颗粒物污染源分布情况尽收眼底;地勤”为线式雷达走航车,走航车一出动,可立体监测全市地上垂直方向10余公里范围内颗粒物分布情况和浓度。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排污企业综合整治,海宁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从2016年的78.9%到了2019年的91.7%,提升12.8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从4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6微克/立方米,下降了23.4%。截至今年3月31日,海宁空气优良率已达96.7%,同比提升12.4个百分点;pm2.5浓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微克/立方米。

但随着大气治理的不断深入,省、市标准的不断提高。尤其是pm2.5浓度下降瓶颈问题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海宁在大气治理上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为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气,海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通过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借助雷达走航、颗粒物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航拍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海宁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监管平台”,对大气污染源实行精准溯源,从而锁定目标实施靶向治理,对监管执法和重污染天气管控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有效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ct”扫描  污染物无处遁形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来到了蓝网工程平台指挥中心,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块大屏幕,屏幕上闪烁着无数个不同形状绿色的标识。“三角形表示10个新建的扬尘站,能够实时监控重点区域、工地等较易受污染的地点。正方形为12个镇街空气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控海宁市各区域的实时空气质量。”该工作人员介绍。

 

“通常情况下,根据大气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我们能实时掌握片区内的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判断辖区是否存在超标排放。但由于监测数据大多是反映整个区域的情况,往往难以由此判断污染源头。为找出污染源头,我们每每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排查。”海宁市生态创建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而蓝网工程,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屏幕中间便是大气颗粒物监测扫描雷达,即是“天眼”,“扫视”着我市城区和重点核心区。它的雷达扫描图会利用不同颜色对污染程度进行区分,污染越重颜色越深。通过这一张可视化的雷达监测图,我们可以比以往更加直观而准确地了解在哪个时间段哪里产生了大气污染,对污染点进行精确定位。相当于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做了一个‘ct’扫描诊断。”

“侦察兵”出动 精准溯源快速处置

雷达、扬尘站、无人机都是大气污染防治“侦察兵”,当蓝网中心数据分析人员通过大屏的监测数据发现站点数据异常和雷达热源后会及时向蓝网中心运维人员发送异常情况。运维人员接收到异常任务后,会立即驾驶走航车赶赴污染点。当找到污染源后会利用移动执法记录仪和手机进行录像拍照取证,并把现场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数据分析人员。

蓝网中心数据分析人员在对现场的污染情况核实后,会立即制作工单,主要包含污染热点、具体位置、发生时间、污染情况的基本描述及现场的照片或视频,并上报至市生态创建办,市生态创建办工作人员收到通知后会对问题进行审核,并以电话的形式告知,确保镇、街道及时收到任务。

“整个流程形成一个测管治联动的闭环管理过程,不仅查找污染源精准,更能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至具体责任单位、属地落实整改。经现场复核,逾期未整改的,将进行执法处罚。”该负责人表示,其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污染排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环境执法的效率,让执法“有的放矢”。

这样一种“天眼”+“地勤”的工作模式,既做到精准溯源,又大大提高了空气污染从发现到处置的执行效率,真正做到了“眼疾手快”。此外,平台自动跟踪整改进展情况。规定时间、规定日期未办结的,系统将自动报警,做到污染处置闭环管理。蓝网中心的数据分析人员会每天制作日报,记录当日的空气质量和站点排名情况,及时对污染变化趋势及高值时段进行研判分析,提出有效的管控意见及建议。

记者了解到,“蓝网工程”总投资870万,历时5个月建成投运,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够更加科学地制定大气治理实施方案,对今后实施特殊时期大气污染管控、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工地扬尘强化管控、洒水喷雾的降尘时段都有非常强大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目前,该平台已接入餐饮油烟自动监测平台,后续还将接入企业污染自动监测平台,实现对企业从污染物排放监测到治理监测的延伸,有效解决环境监管“最后500米”难题,对海宁大气污染治理进行科学治气、智慧治气、精准治气。除了上述的监测系统外,平台还为后期其它污染平台接入预留了端口,实现多平台联合战,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分享
ku娱乐的友情链接: | | |
 浙江之声频道ku娱乐的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ku娱乐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ku娱乐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