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多措并举 全市渔船复工复产和安全管理工作有序推进-ku娱乐

台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多措并举 全市渔船复工复产和安全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2020/02/24 19:19:56 编辑:王娜 点击量:10158

浙江之声2月24日讯(记者洪小燕 通讯员吴军杰)台州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懈怠,一手抓复工复产和渔船安全不动摇,多措并举,有序引导,规范管理,综合施策,在防疫和全力保障渔船复工复产和渔船安全管理工作中交上了一份漂亮的阶段性成绩单。截至223日上午,全市共有1323艘渔船出海生产,占出海意愿渔船数70%。预计月底前全市有意向渔船全部可以顺利出海生产作业。


   “具体化”包抓,建立三级管理责任。在明确渔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涉渔乡镇(街道)的属地责任、渔业村(公司)的协管责任和船东(船长)的主体责任基础上,全市各级渔政执法机构(支队、大队、中队)落实“具体化”包抓复工前防疫和渔船安全检查工作。市支队负责全面抓,落实好面上组织指挥的同时,负责做好市本级渔船复工复产和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协助温岭、椒江大队做好石塘渔港、椒江渔港等重点港口检查;沿海各大队具体抓,根据当地防疫指挥部和渔业主管局部署做好辖区内各等级渔港检查,各中队(各渔港管理站)抓具体,依托“港长制”,根据工作需要在做好本辖区渔船检查外协助做好管理力量薄弱渔港执法检查。

   “精准化”排摸,落实三张清单制度。从210日起,台州市各级渔政执法人员积极协助各乡镇(街道)做好渔船出海意愿排摸、渔民造册,外来渔劳工登记等工作,严格执行渔业行业复工复产申报表、复工承诺书、员工健康情况登记表“三张清单”制度,确保渔业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防疫宣传,推广使用台州“健康码”,简化程序,实行报备制度,确保渔船复工前3日,船东(船长)完成渔业村(公司)和乡镇(街道)上报复工复产申报表、复工复产承诺书、员工健康情况登记表等“三表”,对照清单查核通过后,完成县(市、区)渔业主管局评估审定,报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截止目前,共完成1617艘(次)渔船登记工作。


   “网格化”防控,设立三道关卡布防。

一是“码头布点”,把好防疫首道关。在全市主要渔港码头设立检测点,由市支队、各大队渔政执法人员会同乡镇、渔业村干部,发动党员、群众志愿者积极参与,组成网格化防控小组,对上船渔民逐一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份登记,筑牢渔船防疫第一道防线,堵塞疫情扩散漏洞。二是“防控到船”,把好物质配备关。组织执法人员和渔业村公司负责人对船上防疫设施进行逐一检查,并指导船员正确使用消毒液、体温计、口罩等,并对生活区、驾驶台等人员聚集区进行逐一消毒,做到防疫全覆盖、无死角。三是“渔港锁围”,把好出港安全关。严格落实“港长制”,全市所有渔政、海监执法船艇全线压上,组织市本级和各大队渔政执法人员会同乡镇干部、渔村干部对出海船舶进行严格安全检查,排查渔船安全隐患,严禁渔船带病出海,渔民带病出海。全面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密切关注渔船动态,强化动态干预,所有出海生产作业渔船要进出港报告,严格落实船长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七个一律”制度。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670人(次),登船检查渔船1425艘(次),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3艘。




   “立体化”保障,完善三项政策落实。

一是争取政策保障。吁请市财政从疫情防控应急一级响应开始到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结束,在“船适航、人适任、保安全”的前提下,对持有合法证件且需返台出海生产船员,在隔离观察期间,给予每人200/天的补助。吁请省厅对因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国内海洋捕捞渔船,可以申请办理暂缓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可在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补缴。提前发放2019年度渔业油价市县部分补贴,解决渔民当前生产经营困难。对因疫情影响无法出海生产渔船,疫情期间视作生产期间,不列入2020年渔业油价扣减范围。

二是落实人员物质保障。全面深化“三服务”活动,积极协调各地针对船员短缺问题,通过非重点疫区船员包车接返和多渠道拓展用工来源等方式,全力解决用工难。积极协调落实渔船疫情防护、监测、处理等医疗用品购置,通过京东、阿里巴巴等线上平台,协调落实84消毒液500瓶、过氧乙酸消毒液1000千克,配备喷雾器等器500套、护目镜1000副,采购口罩5000只,体温计1000支等防疫物资,解决了渔民防疫物质配备燃眉之急。

三是落实水产品销售保障。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利用渔港通系统、“海上通”通讯系统搭建渔船同大型商超、电商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物流运输企业之间的对接平台,争取将水产品销售纳入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对于可精深加工的水产品,鼓励水产加工企业间联合,进行精深加工,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加工产品,着力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分享
ku娱乐的友情链接: | | |
 浙江之声频道ku娱乐的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ku娱乐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ku娱乐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