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役、两个战场,医警、党员之家,我们一起出战。施思是湖州南太湖新区仁皇山滨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主治中医师,也是一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员。在接到前往高速路口值守通知后,她主动请缨参加,作为首批一线值班人员正好赶上暴雨天气,寒风凛冽,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8点,无数次地说着重复的话“您好,请您摇下车窗,测量一下体温”“您从哪里来?”鞋袜湿了冰凉刺骨,来不及换;饭菜冷了,随便凑合一下赶紧去测体温,“我这里是第一道防线,非常重要,把好关,时刻都不能松懈!”她的丈夫何凯是南太湖新区公安分局情指联勤中心民警,是分局巡特警队的骨干,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期间,主要负责南太湖新区隔离点执勤、高铁站出站口人员检查、湖州南高速卡口人员检查等,随时待命应对突发情况。平时,两人就很少相聚,常常不在一个“时区”,你在家,我在岗;我在家,你在岗。疫情之下,显得更为忙碌,两人只能通过微信相互鼓励,互相提醒,一起加油!那天正好何凯轮休,施思在高速路口值班,何凯穿上志愿者外套,与妻子一起来到执勤的路口。风雨中,一位医生,一位民警,医生体温检测,民警询问信息,两人一起在风雨中排查潜在感染者。收工的时候,他俩的衣服裤子鞋子全都湿透了。这一天,他们在风雨中工作了13个小时,收获最多的是一句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一声谢谢,胜过千言万语;一次陪伴,万千深情。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医警之家”默默地在战斗。
一家三口奇上阵,两片辖区,一心守护,党员之家,携手抗“疫”。时间还定格在除夕夜,大年三十,这天“四叔”蒯珊林的儿子蒯冠华刚刚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中,这本是一家其乐融融的团聚之日,但新闻联播中时时播放着的武汉疫情,前方的医护工作者、执勤官兵……牵动着一家的心,亲身经历并参与了03年的非典、13年禽流感两次疫情的蒯珊林和他爱人沈慧还心有余悸,他们知道,这个春节,将会开启又一段忙碌。
“四叔”是同事们对蒯珊林的尊称,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40余年的他默默守卫着中医药这份“事业”,1979年参加工作,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参与中药房、药库管理工作。作为仁皇山滨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老党员,前方的疫情牵动着他的心,取消休假,上班值守,为防疫一线的同事们做好坚强后盾,“老同志,老党员,也要发光发热!”春节期间,他时刻关注时势新闻,与国医馆的中药师、中医师们根据《浙江省流感肺炎中医药治疗推荐方案》中的预防方剂“银翘散1号方”研究制作适合疫情时期的中药茶饮,防病毒香囊,为前方的志愿者、广大医务人员、社区居民送去健康保障。来就诊的辖区居民络绎不绝地前来国医馆咨询,购买中药茶饮,防病毒香囊,有时还会供不应求,“四叔”总是耐心的为每位病人做好解释,细心的宽慰。蒯珊林的爱人沈慧是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同样身为党员的她在疫情发生后毫不犹豫的主动请缨,来到湖州南站高速路口为过往的行人监测体温,询问情况。在高速路口被封路后沈慧同志依然不愿停歇,回到凤凰中心全科门诊坐诊,排查辖区所有的疑似病例。受到父母的鼓舞,“四叔”的儿子蒯冠华为自己不是一名医务人员略感遗憾,他时刻关注网上社区志愿者招募的消息,积极报名,收到回复后,蒯冠华马上来到在水一方社区门口,协助公安、医疗系统,监测每一位进出人口。蒯冠华说:“父母都是党员,我从高中时就一直积极入党,并在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一直教导我,党员就是在危难时刻,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第一时间站出来的人。他们是这样教育我的,他们也这样做到了,有这样的榜样在我身边,同样身为党员的我定要义不容辞。”党员之家,两片辖区,一心守护。在这个紧张的春节期间,这个党员之家为两片辖区的居民无私奉献,送去温暖和关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春光明媚,一扫阴霾,一家三口匆匆吃完早饭,又匆匆投入了新的一轮的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