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90岁桐乡濮院人的“初心”暖人心-ku娱乐

点赞!90岁桐乡濮院人的“初心”暖人心
2020/01/03 22:06:49 编辑:‬ 吴洋 点击量:11468

浙江之声1月3日讯(记者王晓玲,通讯员魏衍方报道)“我不是土豪,也不是富翁,我们夏氏家族没有生意人,从事的都是医生、教师之类的职业。一直以来,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初心。”当有人问起夏克同时,夏老总是乐呵呵的说。

今年90岁的夏克同是浙江桐乡濮院人,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离休干部,也是一名中共党员。

2015年,86岁的夏克同回到家乡桐乡市濮院镇,代表兄弟姐妹捐出了祖宅的拆迁补偿款100万元,成立了夏氏家族教育基金。2019年又追加100万用于奖励濮院镇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这也是桐乡市首个家族教育基金。五年来,夏氏教育基金共奖励或帮扶学生276人,奖励优秀教师15人,奖励金额近30万元。

据了解,夏克同家的旧宅位于濮院镇河下街7号。这座始建于清朝年间的夏家大宅,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属于当时流行的三进老宅设计。1929年,夏克同出生在夏家大宅内,家中排行老四。1950年2月,还有一学期就将从上海交大工学院电机工程系毕业的他面对祖国的号召,随后投身中国首支雷达部队……早在10年前,夏克同就专程找到濮院镇的政府工作人员,表达了想要将老宅捐赠出去用作老年活动场所的意愿,但因当时条件所限和其他因素影响,未能如愿。

2014年,濮院镇启动旧镇改建工作,夏克同家族的旧宅成为被征收房屋。听到这个消息,当时远在美国的夏克同连忙起程回国。80多岁的他和征收组工作人员一起重返老宅,对房屋进行评估。2015年1月,夏克同再次回国,办理了房屋征收的相关手续,并在征收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他高兴地赋诗一首:“小桥流水绕故居,三阶屋园尽凋芜,补漏修缮是夙愿,旧镇改建圆我梦。”拿到补偿款后,夏克同和家人商量要用这笔祖辈留下的钱为家乡做一点事。在与濮院镇政府和桐乡市慈善总会商量后,他决定捐赠部分补偿款共计100万元成立夏氏家族教育基金,用以帮助困难学生,奖励濮院优秀学子。

离休以后,哪怕身在异乡,夏克同也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今年9月6日,夏克同和妻子一起回到濮院镇参加庆祝第35个教师节联欢晚会。在现场,他宣布追加捐赠100万元,用于扩大受奖励师生的范围。

在夏克同看来,自己捐赠的200万元算不得什么。他说:“人不能忘本,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为家乡做点贡献是应该的。把钱投入教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有了人才,才能兴家乡、强国家。希望这个教育基金能对濮院的教育事业有所促进,希望我的家乡能培育出更多杰出人才。”


分享
ku娱乐的友情链接: | | |
 浙江之声频道ku娱乐的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ku娱乐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ku娱乐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