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例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成功完成第一例手术-ku娱乐

浙江首例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成功完成第一例手术
2019/12/06 15:04:48 编辑:‬ 吴洋 点击量:13219

浙江之声12月6日讯(记者王娴、通讯员王屹峰、方临明)今天上午10点,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号楼,18号手术间。首例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亮相,它的首位病人就是今年78岁的徐大伯,主刀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书记、副院长程向东教授。

 

 

只见他像驾驶汽车一样,双手指伸进操作杆,轻轻捏下手指操作器,控制操作系统,向机械臂系统发出移动、捏夹等指令,远端视频系统能清晰看到手术解剖部位,随着主刀左脚踩镜头键,移动镜头,查看手术视野情况,随即移动机械臂,进入目标区域;右脚激活能量平台,所有的器械就可以运作起来了,机器手精准地完成切割和电凝……

 

手术图像清晰度堪比3d电影

机器人手臂在腹腔内“穿针引线”

徐大伯今年78岁,半个月前出现没有明显诱因的上腹部隐痛,家属非常警惕,一查胃镜发现胃窦后壁有一个2厘米的凹陷性溃疡,病理提示腺癌,于是慕名找到程向东教授寻求手术治疗。“刚住院便听说医院引进了手术机器人,没想到竟成为第一个受益者。”徐大伯说。

“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图像可放大15倍,就像3d电影一样清晰,医生就如同身处患者腹腔中一样。”程向东教授说。

 

在手术中,程向东教授在患者的腹部开了5个钥匙孔大小的操作孔,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臂通过穿刺通道进入腹腔,四只机械手臂分工明确,成像系统可提供放大的清晰三维手术视野,组织、器官的解剖构造、神经血管的走向一目了然。

程教授坐在操控台前,通过控制杆来进行操作,应用比手腕还灵活的机器人手臂,在布满细小血管、神经组织的腹腔内灵活翻转“穿针引线”,完成切除病灶,缝合处理吻合口等工作。手术历时2小时,顺利切除了胃部肿瘤。术中几乎零出血,疼痛极轻,手术成功。

 

提升疑难病症诊治水平

“达芬奇”将在复杂手术中扮演重要角色

由医生控制台、患者手术车和视频车组成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跟以往的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灵活性更好、精确性更高、清醒度更佳、可操控性更强,手术效果更理想、创伤更小、患者适用范围更大。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此次引进了拥有双操控台的第四代顶级配置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不但两名主刀医生可以在手术中交换控制器械和交流,完成跨学科合作的同台手术,而且也可用于经验丰富的“达芬奇”手术医生模拟同步带教医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恩彦书记表示,代表世界顶级装备水平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院之重器”,它的到来标志着医院肿瘤外科手术正式进入“机器人辅助微创腔镜”时代,将在医院各领域的复杂外科手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将提升医院疑难病症诊治水平。

“同时,医院也将以此次手术机器人的落户使用为契机,推动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承担起牵头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使命和重任,让更多患者受益。”于书记说。

tips: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

2006年12月,第一台“达芬奇”系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外科引进;2007年1月,第一台“达芬奇”手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外科完成。

从2007年至今,中国“达芬奇”手术量一直呈增长态势。2014年,中国“达芬奇”手术量为4981例。到了2015年,“达芬奇”手术量增长到11445例,手术增长率超过了130%。2016年,“达芬奇”手术量达到17979例,增长率为57%。到了2017年,全国完成“达芬奇”手术26765例,同比增长49%。

 

 


分享
ku娱乐的友情链接: | | |
 浙江之声频道ku娱乐的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ku娱乐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ku娱乐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