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11月28日讯(记者 涂希冀)11月20日至11月27日,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集思会第四期展开了“您是否支持推行无烟顺风车“的讨论,短短七天讨论中 ,有超过600万人参与集思,超过65万人参与投票。参与人数之多,讨论之热烈,创下了历届集思会之最。
95%的网友支持无烟顺风车 部分网友表示可设无烟车有烟车选项
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集思会由中国交通报,中国公路学会,城市智行研究院和嘀嗒出行联合主办。在本期关于无烟顺风车的讨论中,有95%的网友选择支持无烟顺风车,仅有5%选择不支持无烟车。网友围绕影响健康,乘车安全,合乘环境下司乘互相尊重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表达了自己对无烟顺风车的支持,以及对无烟顺风车社会意义的肯定。
同时,也有部分网友认为,顺风车毕竟是私家车辆,应尊重部分车主的吸烟自由。可以让车主在平台上自行贴上无烟车或吸烟车的标签,供乘客选择。同时,平台着力倡导无烟出行,促进整体无烟环境的构建,营造更加清新的出行环境。
此次集思会收到了近万条网友评论,大家从亲身经历和体验出发,表达了对顺风车合乘期间吸烟的看法和建议,这也正是集思会的价值所在。
无烟顺风车讨论的出发点:顺风车是否属于完全私人空间?
事实上,关于此次顺风车内是否应该禁止吸烟的探讨,延伸到了一个更深层次问题,就是当私家车主参与到顺风出行当中时,其车辆的空间是否还属于车主的完全私人空间?以及,顺风车内吸烟是否属于个人行为?事实上,这也是讨论顺风车内应不应该吸烟的出发点。
在此次讨论中,大部分网友均认同,当有车主和乘客合乘时,顺风车就已经不再属于车主的私人空间了,而是一个具备半公共属性的环境,因此,参与合乘的任何一方,都需要考虑 自身行为对另一方的影响。
有媒体表示,顺风车虽然是私家车,但有乘客合乘之后,顺风车的空间实质上已算是公共场合,吸烟者可在上车前或下车后吸烟,没有必要一定在车上吸烟。
而用户委员会代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林玮认为,顺风车场景有别于纯粹面向不特定对象的公共场所,应属公私交界,讲究合意和互谅。如一方吸烟另一方不吸烟,则肯定不能强迫对方吸二手烟。车主如欲吸烟就应不接单,乘客吸烟则不仅强迫车主吸二手烟,而且在车上留下挥发烟味将造成长期困扰。
维护清新整洁车内环境 是车主乘客共同责任
以平等互助关系为本质特征的顺风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合乘双方应该遵循的基本文明礼仪应该是什么?各方在其中的责任和义务又是什么? 无烟顺风车,其实是一个具体的呈现形式。
合乘一方的行为对车内环境的影响,其实还有诸多场景,比如在车内吃东西,在车内听过于闹腾的音乐,不小心弄脏车辆,留下垃圾等等。在顺风车这样一个有限狭小的空间内,合乘一方的很多行为,都会影响到合乘另一方,因此,行为自由是应该受到限制的。
比如,有网友表示,在顺风车里面不抽烟其实反映的是尊不尊重对方,是否为对方考虑,就像我每天早上搭顺风车上班的时候,我都一定不会在车上吃东西,早餐也一定会密封好,就怕食物的味道弄到车里面。
还有网友认为,实行无烟顺风车是一个挺好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在车内吸烟所导致的危害,所以,现在如果能把顺风车不要吸烟这个事情说出来,有相关规则和约束的话,其实能增强车主和乘客对这一方面的默契,大家也不用为此产生不愉快了。
还有网友表示,顺风车愉快舒适的体验是相互的,需要车主和乘客共同去维护,顺风车是车主和乘客的友好协商互助行为,理应做到文明出行。
的确,这就是顺风车这一出行方式的魅力所在:平等沟通,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和谐友爱,给合乘双方带来的愉悦舒适体验,是其他出行方式无法比拟的,而这样的体验,并不是由服务一方所提供的,而是由合乘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每个人都是参与者,缔造者和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