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10月31日讯(记者 赵峥琳)10月31日至11月2日,首届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在衢州召开。会议旨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与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助推浙皖闽赣四省承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为全国其它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建设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积累经验。
会上,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主题形象logo首次对外发布。logo以协作区域地图和循环互动的圆圈作为设计元素,凸显了协作区跨区域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靓丽鲜明的色彩体现出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展现了共同四省打造世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信心与决心。
衢州作为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秘书处所在地,在会上向与会嘉宾发出《衢州倡议》,希望四省能够共同推动国际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一体化公共服务提升、打造主题性旅游精品线路、开拓多层级客源市场、促进协同发展改革创新、构建议事合作交流机制,提升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战略地位。
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在致辞中表示,今后,衢州将发挥好秘书处牵头、协调和服务作用,在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区建设中作出衢州努力、扛起衢州担当、贡献衢州力量。
如果想去衢州感受儒家文化,又想去景德镇体验瓷器文化,具体应该怎么安排行程呢?在此次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周红燕向与会嘉宾作了协作区精品推荐线路推介。当中包含了跨越浙江、安徽和福建三省,有山有湖有海岛的生态精品线路;聚集了儒家文化、根雕文化、瓷器文化、古村落文化、佛教文化等多项文化的人文旅游线;以及贯穿了浙皖闽赣四省,能够穿插生态、文化景点的红色旅游线路。不久之后,这些跨区域旅游线路经过旅行社的包装和策划,便能与游客见面。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国贤表示,浙皖闽赣四省同属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之地,交流合作基础扎实、优势互补、前景广阔。因此,更要以“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为原则,整合现有的优秀旅游资源,构建世界旅游目的地核心吸引物体系。同时加快发展“旅游 ”绿色产业,重点扶持省际、县际协作共建生态旅游区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全域智慧旅游体系,推动协作区文旅产品升级,积极引导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产业互动、产品升级、市场合作,推动其成为我国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
会上,上饶市政府代表在全体与会嘉宾的见证下接过了衢州市政府代表的会旗。江西上饶将于2020年举办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第二届联席会。
背景链接:
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由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四省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申请设立。规划建设范围涉及4省19个市123个县(市、区),其中全境纳入的市包括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黄山市;福建省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上饶市12个市。部分纳入的市及相关区县包括浙江省杭州市的淳安县、建德市、临安区;浙江省温州市的文成县、泰顺县、平阳县、苍南县;安徽省宣城市的宣州区、宁国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广德县,铜陵市的枞阳县;福建省福州市的永泰县;福建省泉州市的德化县、安溪县、永春县;福建省宁德市的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古田县、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以及柘荣县。
协作区总面积占四省总面积42.92%,其中,重点生态功能区共计63006平方公里,占协作区总面积的27.36%,农产品主产区共计77488平方公里,占33.65%,二者部分重叠合计共占51.38%,世界遗产总面积2415.58平方公里,占1.05%;5a景区总面积2911平方公里,占协作区面积的1.26%;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8548.77平方公里,占3.68%;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8273.4平方公里,占3.59%;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4837.03平方公里,占2.10%;世界、国家、省级地质公园6540.55平方公里,占2.84%;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11979.15平方公里,占5.20%;国家级湿地公园2240.73平方公里,占0.97%。过半国土空间属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范围,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基本实现全覆盖,是我国生态资源核心区。
规划区域文化生态系统完整且丰富,孕育了南孔儒学、宋明理学、徽州文化、桐城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等重要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古越文化、吴文化在区域内都有历史遗存,东晋后从中原大地南迁的儒家文化以南孔文化、徽州文化、客家文化的形式在本区域完整的保存下来,呈现出多元文化共融共生的特色。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交相辉映,拥有中国保留最完好的传统村落、古民居群落,是中国美丽乡村的重要聚集地和展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