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10月31日讯(通讯员周雅燕 钱凌芸)10月31日,杭州千芝雅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从桐庐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综合受理窗口办理专利及商标申请业务,激动地说道:“以往我们申请专利、商标、标准和质量管理需要跑好多个地方,而现在只要5个工作日内就能拿到专利和商标的检索预审结果,快速获得授权,一个地方就能解决知识产权申请、标准制定和质量体系建设问题,还能帮助我们维权,给足了我们企业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信心!”
原来,10月31日,桐庐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国首个县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首次实现同时为企业提供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检索预审、专利技术标准化、品牌质量体系建设以及商业秘密保护等,文具用品类外观设计专利进入快速申请通道最快3个工作日就可以获得授权,商标申请在1个工作日内获得初步检索结果,缩短申请时间1个月以上。
“桐庐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依托的是中国杭州(制笔)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充分利用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等优质资源,服务范围从单一制笔产业向县域特色产业、块状经济延伸,能为桐庐县域特色产业、新兴技术产业和招商引资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桐庐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悉,截止目前,该县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74件,年均增长20.12%。有效注册商标6346件,年均增长51.33%,帮助招商引资项目落地10余个。
值得一提的是,桐庐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成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建了县级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该中心立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融合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标准、商业秘密和质量体系,形成“六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现知识产权“一站受理、一网通办、一地咨询”,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式服务,包括提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及高价值转化运用等服务,使服务效率更快、服务质量更高、服务获得感更强。
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致力于提高企业主动性和创造性。
“桐庐政府部门真的很重视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这块工作,我就参加过很多次专利、商标事务所资深专家讨论会、科技企业培训活动等,不断刷新我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而且知识产权中心工作人员会根据我们企业业务特点,帮助我们挖掘了诸如阀门机构专利权、春江牌商标组合和加工程序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让我们企业发展得更加稳健。”杭州春江阀门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桐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赞许有加。据悉,该中心目前帮助挖掘专利申请125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8件,同比增长3.8%,商标申请 682件,同比增长31.66%。
此外,该中心在杭州市范围内率先实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备案审查机制,率先建立由行业专家、专业律师、专利代理师和知识产权研究员组成的知识产权专家库等创新工作。同时,更加重视为企业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质押登记预审及发明专利优先审查服务,先后与3家具有自主产品权限的银行签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政府引导、银企主体、风险可控”的运作格局,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今年1-9月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达3100万元,商标权质押融资金额2550万元,预计全年质押融资金额将达到1亿元以上。
科学构建“1 3 9 n”知识产权保护网,致力于营造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大环境。
“桐庐制笔业在全国是有知名度的,但是抄袭、冒用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频发,一度阻碍了我县制笔行业的发展。在县政府指导下,我们制笔行业协会建立起行业自律体系后,形成了‘不侵权、不说情、主动维权’的良好氛围,制笔行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逐年减少,2016年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为59件,2017年30件,2018年18件。”桐庐制笔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除了建立行业自律体系外,桐庐首次在县域块状经济、特色产业集聚区设立3个知识产权工作站,与9个市场监督管理所和1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点、线、面三层级的知识产权保护网。开展知识产权监管改革、专项整治行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示范点和建立医疗器械、制笔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等“n”类“常规 创新”工作,多维度织紧知识产权保护网。桐庐作为全省率先开展县级知识产权监管改革试点、杭州市最早独立开展专利执法和调处案件的区(县、市),全面实现数字化行政检查,累计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04件,其中达成调解45件,结案处理59件,结案率达100%,收缴侵权模具103副,赔偿金额达180余万元。办理商标侵权案件35件,罚款金额105.68万元。
高效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通用化”的高价值专利运用模式,推动企业从单一化到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桐庐作为杭州市最早设立专利技术产业项目的区(县、市),指导企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导企业运用高价值专利并产业化,培育专利技术产业项目26个,其中发明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16个,实现专利产品产值26.84亿元。同时,该县用“标准化 ”助推针织、制笔、医疗器械三大传统块状产业改造提升,帮助企业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124个,其中主导修订国家标准32个、行业标准51个、地方标准33个,完成《井冈霉素a原药》等浙江制造标准8个,成功申报市级“横村针织产业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促进专利与标准的深度融合,抢占标准话语权。另外,该中心还建立健全商标资料库、管理档案,实施驰名著名商标培育库和梯队培育计划,对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名牌产品进行动态管理,为向更高级别认定做好准备。成功注册商标6346件,其中驰名商标6件,省著名商标25件,浙江名牌11个,杭州名牌25个,地理标志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