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10月18日讯(记者蔡吉康、诸暨台记者袁迪凯报道,通讯员邵敏)浙江省农科院粮油新品种综合性示范基地现场会今天在绍兴诸暨召开。今年来一批“科技兴农”新成果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上午,在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的省级水稻综合性示范基地,500亩地里整齐的种植着我省主导和主推的18个水稻品种,200多个优良新品系。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技专家、农业企业、种植大户代表们俯身察看,不时交流畅谈。
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耿苗告诉记者,常规晚粳稻—浙粳99、籼粳杂交稻—浙优18、杂交籼稻—浙两优274等是目前我省主推的,此外部分新品种也有陆续推广。张耿苗说,“一个降低成本,还有一个增加收入。以前我们诸暨的产量是每亩1200斤,产量能增加5%—10%,每亩增收100元左右,还有就是降低了农药的成本。”
不仅是技术优良的农产品新品种,在现场展区,还实地展示了与品种相配套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缓(控)释肥应用、农机与农艺融合、水稻两壮两高栽培等技术。尤其是在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展台,新一代的辐照灭菌保藏技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点赞。
今年以来,浙江省农科院持续开展“科技兴农”,涌现了一批新成果。开展桑蚕人工饲料养殖技术、机械化采摘模式,有效提升蚕农积极性。运用马蹄笋散生化覆土栽培的林技创新模式,真正达到了“一亩山万元钱”。引进高粱新品种和技术示范,使高粱亩产达1000斤以上,可酿52°白酒近400斤,开化大溪边乡上安村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所长张小明说,“种子,实际上就是农业的一个核心技术,那么相配套的栽培、植保等技术综合应用,能比较好地发挥品种应有的特性出来。要促进产业的发展,首先要靠科技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技术、新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