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10月16日讯(记者吕瑞峰 吴兴广电中心记者吴明宪 纪丽)早晨八点半上班,中午吃个简餐,抽空睡个午觉,下午忙忙碌碌,五点半下班,或许再加个班。在都市的我们或许已习惯这样的生活节奏,盼望已久的假期里才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是所有人都是朝九晚五,还有人披星戴月,晚出早归,还有人利用闲暇的时间听从内心的安排,在太阳升起的清晨对镜子里的自己会心一笑, “今天还不错”。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的一家小布行里,落户12年的黄建磊开始了他普通却不同的一天。
厚实的肩膀 让扁担成为故事
“一根扁担挑座城,童装巴黎在织里……”不论是不是湖州人,多少都对织里人有着敢拼,勇闯的印象。从一根扁担到今天的中国童装都,这其中的发展不言而喻。黄建磊2007年来到织里,这些年看着高楼渐起,衣布走出国门,城镇的发展让他留在了这里。
10月15日07:30,16℃,有些冷,在镇上的珍贝路边,我们看到了新织里人黄建磊。淡灰色的工作短袖,板寸头,厚实的肩膀,皮肤晒得黝黑,他正扛着一大卷布料,准备送上车。黄建磊是布行一名普通的配送员,搬运的工作让他即便在冬天也穿不多。
“他在我这里工作也有好多年了,他也是比较诚恳,也比较勤快,比较热心的一个人。店里的架子里面 ,他平常拿了很多奖项。”老板叶国庆如介绍家人一般说道。
布行的店面不算大,但有个专门放奖状的架子。奖杯、勋章、奖状……铺在桌上就快放不下了。“那个不是,是老板娘的奖杯”,原本腼腆少语的黄建磊突然开口了。因为其中有不少是其他人的奖状,他怕独揽了功劳。老板比他还要兴奋,“那几个也拿下来,让记者看看,那是献血的…”。
简单的一颗心 让奖状黯然失色
9:45,布行里的奖品被黄建磊匆忙收了起来,“快10点了,沈队他们要出发了”。跟着黄建磊,我们又到了织里镇党群服务中心,看到了一群可爱的人。织里镇平安公益联盟正能量志愿服务团队,一个很长的名字,一个打算做很久的团队。
在市区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在织里,你看到的志愿者可能是橙条纹。在2017年,机缘巧合下,黄建磊成为一名志愿服务队队员。“把海绵挤挤就有时间了”,他笑着模仿鲁迅说道。踏实的黄建磊把本职工作做好,一有空就入队,让大伙心里暖暖的。
“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他加入队伍不久,在回家的途中, 晚上比较晚了,碰到一个骑电动车的人因为醉酒倒在地上,喊救命,黄建磊立马就候着他,等待他们的家人来一起把他送到家里”。队长沈建华说了很多,把一切都记在心里。
11:40,原本想采访几句黄建磊,他又掐着点换好了衣服,去了镇上的献血屋。似乎是轻车熟路,只见他手机扫码填表,量血压,排队等待,仿佛这里也是他常来的地方。采血时听从指令,医生说了才慢慢坐下,献血时捏动软球,献完不用帮忙拿东西,黄建磊单纯得像个孩子。
“想通过自己的点点滴滴,贡献一点。有空的时候就多付出一点,多做一些自己的小贡献。我觉得,出一份小力量,希望织里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社会环境会更好”。黄建磊朴实的话语里听不到被采访的兴奋,看不见眼里曾被奖杯闪耀过的光芒,一切都成为了他的理所应当。
这城市很大 同样很小 让选择重新开始
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怎么做志愿者?
一个忙着送货进货的配送员,还有时间忙公益?
与其赚虚名,不如赚钱?
2011年他开始无偿献血,8年间共献血3100毫升; 2017年5月加入志愿队伍,2018年“一创一治”活动中,参加交通志愿活动52次,发放交通安全手册2000余册,为志愿服务队捐赠矿泉水48箱;获得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全市公安机关第二批平安自愿者“防范之星”、 “湖州文明使者”、湖州市“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黄建磊不是生活富裕,平日能闲庭信步的人;他就是个普通人,一个上下班路上就能看见的陌生人。养家糊口、踏实工作,他和我们一样,却选择了不一样的路。那个骑电动车灭戴头盔被拦下来的大叔,躺在医院里输血且默默感恩的病人,每日一块工作的布行老板,家里等待回来的家人,他们的生活都因为黄建磊变得不同,有了一段闪光的记忆。
(吴兴区道德模范麻醉师夏伟峰、律师徐世民、表演者周金法、理发师包海红)
这城市很大,能容得下所有人;这城市很小,让我们彼此扶持。也许是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技术工人又或是媒体工作者、小卖部老板、服务行业人员......不同的地域,各异的工种,过着各自作为主人公的生活,为所爱的人,为社会,散发着光和热。正能量的故事,往往励志且动人,但也不是非要模仿,至少让我们在有选择成为别人的光的时刻,作出一次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