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9月23日讯(记者汪婷 通讯员高媛宣 尚法)9月23日,浙江高院在全国首创的以“人机共融、智审速判”为特征的凤凰金融智审模式在杭州市上城区基金小镇人民法庭正式投入使用。
上午10点,基金小镇人民法庭法官袁翠玉主持庭审,被告王某等人2016年从杭州某银行借款24万元,约定今年9月前全部还清。然而时间到了,王某等人的钱还没还完,银行方面将王某等人告上了法庭。与以往线下审判不同的是,整个法庭里只有法官一人,原被告双方只在大屏幕里远程发表辩诉意见,然而审判效率却格外得高。
袁翠玉说,有了ai法官助理“小智”,从开庭到结案归档全程只用了30分钟,“小智它会向我们实时的推送这个案件的风险点、争议焦点,最核心的就是能够实时地向我们推送裁判结果的预测,法官只要在确认判决书后就可以电子送达给对方。以前的话整个流程走下来基本上要四个月左右,现在对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是更高效更便捷了。”
凤凰金融智审,“小智”能干多少?
“小智”一经亮相,给传统的金融案件审理工作带来革命性变化。
“小智”作为法官助理,已经具备以下能力:
一是会感知,能理解。能够“看懂”起诉状、证据材料等,抓取信息、分析案件、认定证据;能够“听懂”庭审中各方发言,智能顺滑庭审笔录,协助法官主持并自主推进庭审流程。
二是会思维,能推理。是否实现自动推理,是认定人工智能的关键。小智已经能够运用知识图谱,在庭审过程中自主分析、实时概括案件争议焦点,智能预测裁判结果、计算裁判数额等,主动向法官报告。在小智的辅助下,案件当庭宣判将成为常态。
三是会决策,能行动。按照案件所在节点,自动推进审查立案、分案排期、生成与送达文书、协助法官主持并记录庭审、电子归档等,无需人工操作。
四是会协作,能互动。小智会将思维推理的过程和结果全面展现给法官,法官发现某环节有误可直接修改,小智会据此实时改变后续推理和预判结果,并自我学习迭代。如法官的判断偏离类案裁判,小智会向法官提示风险。
在“小智”的支持下,凤凰金融智审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全流程智能审判模式从实验阶段正式走向应用实践,实现了“三自动、五实时、三当庭”:
三自动:即庭前自动审查立案、自动分案排期、自动生成程序性文书并送达当事人,将原本立案庭法官、书记员人工操作的事务,全部交由机器完成。
五实时:庭前,根据当事人的提交材料的变化,实时向法官推送包含案件送达情况、争议焦点等内容的庭前报告,方便法官提前了解案情。庭审中,协助法官主持庭审,组织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对当事人上传的证据实时分类,经质证后,对证据三性进行判定;实时记录庭审内容并进行智能语义分析,动态生成争议焦点,整理推送可能遗漏的要点,让法官的审理更聚焦;根据庭审内容和法官认定的证据,实时完成金额计算和结果预判,并向法官提示风险点;实时生成裁判文书,并根据庭审情况进行动态优化。
三当庭:在法官对智能生成的裁判文书进行审核确认后,实现当庭宣判、当庭送达、当庭进入电子归档程序。
下一步,浙江高院将把基金小镇人民法庭作为一块司法智能化建设的“试验田”,继续对凤凰金融智审“深耕细作”,早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流程智能审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