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9月1日讯(记者张苑,通讯员费彪报道)今天,由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开学啦”秋季开学主题课活动在全区各个中小学校开展,23万学子在开学报到第一天收到了这份独特的开学礼包。
活动以“爱家乡,创未来”为主题,围绕“良渚文化”和“创新创业”两大关注点,用“看良渚——走进神秘王国”“爱良渚——灵感点亮生活”“创未来——我们追梦成真”三节小课,拉开了新学期的序幕。与此同时,各个学校还组织了各种特色教学活动,比如瓶窑一中的玉雕活动、仓前中心小学的衍纸活动、余杭区实验小学智能机器人公开课等,让学生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了解、爱上、传播良渚文化和创新精神。
历史课:看良渚——走进神秘王国
课上,良渚博物院资深讲解员王祺程详细介绍了良渚古城的构造和良渚先民的生活状况,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在沼泽和湿地中用石头和黄土营建了300万平方米的大城市,建造了包括城墙、宫殿、陵墓、粮仓等众多建筑。同学们在观察和抚摸王老师带来的玉琮复制品时,纷纷发出“良渚古人好厉害呀”的感叹,并提问“像这样头发一样细的丝是怎么做出来的?”
王老师说,5000多年前,良渚古人所用的刻刀由名为“燧石”的石料制成,这种石料非常坚硬,方便古人雕刻玉料,当时玉琮上的线条细到一毫米里有五条细线,这对没有金属工具的古人来说,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艺。玉琮是一件重要礼器,代表良渚古人沟通天地、召唤神明的想法。王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能“追寻良渚先民的脚步,做一个知行合一,善于思考之人”。
课外,瓶窑一中的学生们效仿良渚先民,聚精会神地临摹和雕刻各种类型的良渚玉器,身体力行地感受着先民的智慧。来自瓶窑一中琢玉社的方老师说:“良渚玉雕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良渚文化,传承良渚文化。”
艺术课:爱良渚——灵感点亮生活
课堂上,来自杭州硬脑创意科技的老师张凡播放了其公司为良渚遗址原创的动画片,该片演绎了良渚古人驯服神兽、打败邪恶势力的传说。随后,张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六个根据良渚文物设计出的原创图案,这些图案被用于杯垫、冰箱贴、马克杯等文创产品,指导同学们在印有良渚元素的帆布袋上作画。看着孩子们的创意,张老师说:“希望小朋友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开拓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课外,仓前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认真地进行衍纸手工制作,良渚玉鸟、玉琮符号……一个个良渚元素在孩子们的巧手中鲜活呈现,同学们在亲自体验了衍纸工艺后,对良渚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对家乡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感到自豪和骄傲。
科技课:创未来——我们追梦成真
课堂上,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勇跃介绍了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并带来了两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供同学们现场体验。黎老师介绍到,单是“自动避让”这项技术,公司团队就经过了五年时间的钻研和打磨,正是对技术和创意的用心琢磨,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申昊科技的巡检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展人和媒体的关注与青睐。课程尾声,黎老师说:“同学们,梦想成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将技术做到全世界第一,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屹立不倒,需要依靠同学们这一代人。”
余杭区实验小学科学教室里,学生们刚刚听完开学第一堂机器人公开课,老师为学生们介绍了悟空机器人的功能及编程设计。课后,学生们亲自编程设计了机器人的动作、表情、话语等。学校负责人表示:“选在开学这一特殊节点给同学上一堂机器人公开课,是一种方向的指引,是想提醒全体师生,在这样创新、智能的时代,开启智能教育的新篇章。”
5000年前的良渚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基因一直在影响着余杭人,它融入到我们的血脉当中,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开学第一天,余杭区以这种内容丰富的课堂和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他们身处“中华文明圣地、创新活力之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为今后他们传承和弘扬“原创、首创、独创、外拓”的良渚精神埋下一颗种子。
课堂以网络直播形式进行推送,直播期间在线3.5万网友收看,斩获点赞24万。网友纷纷留言:为良渚骄傲!在余杭很幸福!爱家乡爱祖国,这样的开学主题课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