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7月29日讯(记者高嵩、通讯员童徐伟、俞刘东)50岁的罗运乾是来自我省丽水市的一位援疆干部。两年多来,他扎根援疆一线,带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近日被中宣部评为“最美支边人物”。
顶着30多度高温,丽水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罗运乾一头扎进枣树林,向村民了解今年红枣的长势。这里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央达克村,500亩红枣标准化生产基地,今年产量预计能达到150到180吨,最高能卖到60块钱一斤。
央达克村党支部副书记牛怀东说:“枣树长势目前都是很理想的。看这叶片的颜色,绿、厚,上面的瓜果你看清一色,没有发黄的树。”
两年前,当罗运乾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央达克村1000多亩枣树,一年下来只有3吨枣的品质合格。因为缺乏管理和技术,当地红枣滞销严重。
罗运乾牵线引进丽水农业龙头企业,2018年4月,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新和县合作成立新疆丽耕公司,通过农户加盟、土地流转等方式,建立红枣、核桃示范基地。借助“丽水山耕”的销售渠道,新和县的农产品已成功打开浙江市场,还摆上了世纪联华等大型商超的货架。
新疆丽耕公司总经理胡卫杰说,央达克村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31户已在他们公司上班,“一份(收入)是土地流转费嘛,第二个,打工现金收入嘛,平均下来是(每人)每个月2552块钱。指挥部在这儿建公司、建基地,进行科学化管理,把我们的产量质量全部提上来了。”
在南疆,当地人有句顺口溜:“一年不吃半斤土,不是南疆好干部。”对罗运乾来说,一年吃进肚子里的沙子可不止半斤。他全身心扑到援疆工作上,带领援疆干部人才走基层、进农户,建学校、送医疗、引企业、助增收。然而,在罗运乾远赴新疆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的父母却先后离世。
丽水市援疆指挥部产业组组长赵昳说,罗运乾匆匆处理完丧事,又立刻返回新疆,重新投入工作,“在我们面前都没有透露出情绪失落这种感觉,一回到新疆,他工作还是精神抖擞地在干。”
两年多来,丽水市援疆指挥部共投入援疆资金3.2亿元,实施项目60个,帮助12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罗运乾说,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就是对他最大的激励,再苦再累也值得,“作为我们援疆人,就是要植根人民,把我们的援疆工作,跟当地实际结合起来,能够惠及到我们新和的每一位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