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6月13日讯(记者沈亭亭报道)“‘诸暨岛’就是把诸暨招引人才的触角伸到杭州,可以利用杭州的高端要素资源集聚优势,进行技术攻关,科研成果在诸暨产业化。”浙江大学博士邬建敏教授领衔的团队和他的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是入驻“诸暨岛”的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肿瘤诊断化学芯片。去年底,该公司获得1000万元融资,不久前又获得2000万元融资,已经与杭州、上海等一批顶尖医院开展临床合作。如今,位于诸暨经济开发区的生产基地厂房已开工建设。
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沃土。如何主动承接杭州都市圈产业创新孵化成果,推动项目、资金、人才引进? 2017年11月,诸暨市在杭州滨江华城和瑞科技园创立“离岛式”孵化园区,取名“诸暨岛”。周边环绕阿里巴巴、网易、新华三、浙大中控、华为等数字经济领先企业。
得益于周边优质的人力资源,今年3月25日刚刚搬进“诸暨岛”的杭州万为科技有限公司也将迎来裂变式的发展。“我们公司10个人,大部分都有在恒生、大华、新华三、海康威视等科技公司从业经验,大家在一起很有创业激情,团队凝聚力很强。”公司总经理何圣斌说。这家从事智慧消防、教育等行业的新兴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份,在滨江有丰沃的人才、技术资源,主要是利用边缘计算监控采集社会面资源,能整合95%以上的音视频数据,技术和ku娱乐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教育系统人脸识别等领域。
万为科技在“诸暨岛”设有299平方米的研发基地,在诸暨开发区落地1000多平方米生产基地并注册了新公司。“对于我们初创型的企业,资金和人才是最紧缺的资源,资金上诸暨市政府给予我们租金免抵优惠,人才上也可以就近取才。”何圣斌介绍,目前公司已经拿下了100多个地市的“雪亮工程”,今年销售2000万元左右,明年销售有望达6000万元,三年内目标销售一亿元。
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诸暨市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先后出台了《诸暨工业经济三十条》《诸暨市关于全面推进创新驱动、人才集聚的实施细则》《关于推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入驻“诸暨岛”加快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意见》等,其中《诸暨市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资金使用方案》,设立平台创新资金作为财政专项激励资金中一项重点扶持内容,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专项用于支持“诸暨岛”等重大产业共性平台运营建设,这些意见包括30亿元工业经济引导基金、600万元高端人才资助、300万元上市、股改奖励以及25%的工业设备研发投入奖励等配套政策。
因为有了“诸暨岛”加持,诸暨制造向“诸暨智造”华丽转身有了更多新动能。目前“诸暨岛”共有入驻企业17家,其中以“第一大类”高端人才带动项目入驻的5家,入驻企业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等领域,拥有博士(含)以上人才30多名。
“‘诸暨岛’是一座桥梁,促进滨江、诸暨两地优势资源双向流通,吸引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等高端要素、人才进驻诸暨,也为诸暨企业‘走出去’寻求更大发展提供窗口。”诸暨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书记、主任傅海林说,智力将成为未来最强的竞争力,事实上市场并不缺少资本,缺的是好项目、好团队。因此,精准招引符合诸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的一流人才团队,对整合要素资源意义重大。
除了滨江“诸暨岛”, 去年,“诸暨经济开发区和瑞基地” 在杭州建立,以承接杭州都市圈产业创新孵化成果。今年4月17日,诸暨市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等联合成立了“北京交通大学融合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八方研究院”,旨在打造国际级军政校企合作平台。这是继杭州滨江“诸暨岛”后,诸暨在外设立的又一模式“离岛式孵化平台”。“离岛式孵化平台”正成为诸暨“双创”新引擎,不仅在承载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和技术服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在推进产业战略合作、生成招商项目方面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功效,为诸暨深入推进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开放联动发展得到了有效补充。未来“诸暨岛”模式将走向北上广深,实现从“独岛”向“群岛”转变,进一步增强诸暨发展新动能,推动诸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