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5月18日讯(记者叶树刚、通讯员姚海翔、裘超齐)从1977年起,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而设立该节日的其中一个初衷就是为了呼吁大众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今天上午,德清县雷甸小学组织了部分低年级学生前往镇上的珍珠展示馆及中初鸣遗址参观,近距离触摸家乡历史,触摸传统的未来。
“拨出来,把它拨出来,这就是珍珠了,蚌壳里面一般有45到50颗珍珠。”从珍珠起源到珍珠养殖,从养殖所需的渔具到精美的珍珠手工艺品,上午10点,在位于雷甸镇水产村的珍珠文化·渔文化馆内,20名学生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在探寻一颗珍珠是如何诞生的同时也了解了家乡的珍珠养殖历程。
据介绍,德清是世界珍珠养殖技术的发源地。形成了包括人工植珠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珍珠品质鉴定技术、加工及深加工技术、鱼蚌混养技术、珍珠文化和地方民俗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德清县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继今年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接下来将冲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凭借“德清珍珠系统”这一宝贵遗产,德清企业已由珍珠养殖扩展到珍珠深加工领域,并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培养,延长珍珠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跻身全球珍珠产业领军企业,让传统再次散发光芒。
当天,学生们还探访了位于雷甸镇杨墩村的中初鸣遗址,中初鸣遗址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良渚时期规模最大的制玉作坊群。在这里,来自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向学生们讲述了良渚时期百姓们的生产方式,并现场教学生们正确使用手铲、刮铲等考古工具。雷甸小学学生宋雅朵说,今天我看到了4000多年前家乡的样子,我还了解了玉器文化。以后我会把更多的知识告诉其他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