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通过政府牵线搭桥,让院士领衔的智囊团为企业做“智能诊断”,当地不少制造企业享受到了顶级团队的技术创新服务,激发了“智造”新动能。
在宁波培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流水线数控设备正在组装一批新的汽车减震器活塞杆。一旁的液晶屏上,各种曲线和饼状图实时反映着每道工序进度、产品合格率等参数。
这套生产过程执行mes系统,是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的院士团队为培源股份量身定制的,简单来说就是用可视化管理提升产品标准。
培源股份董事长俞培君说,得益于智能化改造,他们在汽车工业整体萎靡的情况下,和保时捷、路虎、奔驰等一线品牌保持密切合作,今年销售额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原来我们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到成品出来,可能要12天时间,自动化数字化改造以后,我们第二天可以出来成品。原来一个人管两台设备,现在一个人可以管六台设备。这样一改造以后,提高了品质,对客户来说也是很大的吸引力。”
在宁波海曙区,通过政府引导,宁波智研院的院士团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做“智能诊断”、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目前已帮助20多家企业“设备上云”。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团队先后3次来到宁波帅特龙集团,为车间设备做深度“体检”。
宁波智研院副院长肖勇说,双方将合作研发检测机器人,并通过互联网远程运维提高生产效率,“现在企业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他不是单单需要一个设备、一个机床去解决他的问题,他是需要一个整体的ku娱乐的解决方案。正好我们现在也定位是围绕装备提供一些整套的服务,包括整个工厂的规划设计,智能工厂的实施。”
今年3月,海曙区还聘请了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人士,走访了30多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免费“问诊”智能化改造。
海曙区洞桥镇副镇长杨武军说:“政府是帮(企业)他们去做一个资源整合,引导,搭平台。让最专业的人、专业的团队来服务企业。”
(浙江之声记者高嵩、通讯员续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