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奋斗者——与时间赛跑的档案医生-ku娱乐

爱国情,奋斗者——与时间赛跑的档案医生
2019/05/04 21:33:29 编辑:‬ 吴洋 点击量:180

浙江之声5月4日讯(记者 刘齐家 报道)省档案馆档案修复师陈红,练就一双灵巧的匠人之手,三十五间,经她之手,100多万件破损不堪的档案,恢复如初,得以“重生”。

“(这是什么时候的)1937年省盐务局的一些卷宗。”

见到陈红时,她正在操作台上修复一批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这些档案经过时间“洗礼”全部黏结在一起,被陈红形象地称为“档案砖”。陈红告诉记者,要想修复,必须先将它们软化蓬松,一张一张分离开,然后再进行配纸、去污、湿润、刷浆、修补、上墙、压平,最后装订,10多道工序,十分复杂。

“配纸要选纸性、纸色、厚薄上跟原纸最相近的,像这种脆化的特别严重一碰就碎的档案,要先完成一一的拼对准确,拼的时候最好什么干预都不要有,连呼吸都要防止碎片被吹跑。”

这份在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慢工细活,陈红一干就是35年。毕业于杭大历史系档案专业的陈红,1984年进入省档案局成为一名档案修复师。刚工作不久,就接到了蒋介石自反录手稿的修复任务。

“这个手稿总共有11卷,发现这些手稿时已经酸化脆化,原先是文字写成一条条的书条粘贴在衬纸上,通篇没有标点符号,修复难度很大,内容你不能打乱,上下不能有错位,花了近两个月,修复了近千页的破损,目前这份手稿作为人物档案珍藏在我馆的特藏室里。”

“不遇良工,宁存古物”, 这是陈红不断激励自己提升修复技术的座右铭。她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一本厚厚的《新档案保护技术使用手册》,从业三十五年间,她早已将里面的操作技巧和数据烂熟于心并反复试验,练就了能够针对不同档案开出不同修复药方的本事:

“档案修复是一项交叉学科,需要化学方面、物理方面、生物方面的。破损档案就像病人一样,损坏的千差万别,对虫蛀的档案怎样修复,霉烂的档案怎样修复,要像医生一样对症下药。打浆糊要小麦淀粉自己熬制,调成淀粉乳,冲泡熬制稀释,稀释的程度也要根据每份档案的吸水程度不同,要用不同浓度的浆糊。”

在陈红看来,每份档案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

“当一份破损不堪的档案经过我的手,对他进行修复,让他完好如初,或者可以延长它的寿命,那最有成就感。”

陈红告诉记者,目前省档案馆还有近万卷的历史档案亟待修复,虽然眼下先进的扫描手段已经运用于档案内容的迁移和保护,但是实体档案的修复依然非常重要。

“每年修复好的数量远远没有老化的速度快,要抢时间修复。发现这卷档案到了无法修复的地步,就非常遗憾,这个技术是需要师傅带徒弟的,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个行业,我们的传统技术能够传承下去。”


分享
ku娱乐的友情链接: | | |
 浙江之声频道ku娱乐的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ku娱乐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ku娱乐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