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12月20日讯(通讯员俞骁 龚艺伦)“渔业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每个管理人员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严抓细管,务实创新,才能有效预防渔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渔业安全管理会议上,三门县农业农村局渔业分管领导陈来响作出强调。据了解,近年来,三门渔业安全生产事故断崖式下降,今年安全事故零发生,渔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渔业安全工作取得实效,离不开三门对省委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在2020年,省委巡视组向三门县委反馈巡视情况,指出要严防渔业安全事故发生。三门县委高度重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明确牵头领导,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安全生产绩效考评内容。以巡视整改为抓手,完善船舶、船员入渔规范化,动态管理信息化,预防预控专业化。三门县建立了“1 3 7 n”渔船网格管理制度,“1”即1个县应急指挥中心,“3”即3个渔港管理站,“7”即7个涉渔乡镇(街道),“n”即定人连船制度。形成了以县渔船应急管理指挥部为中心,乡镇(街道)和渔业公司(合作社)的整合归并的制度创新,推动安全监管关口前移,以港管船。
以巡视整改为契机,三门县巧借“党工妇”建设助推渔业安全监管。三门充分发挥党组、工会、妇联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建联盟、联合工会和渔嫂妇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渔业安全座谈会,开展联学共建、共商共议,引导渔嫂们吹好安全“枕边风”,完善涉海部门联勤联动机制,健全渔船安全监管链条,提高渔民安全意识,织密海上“安全网”。
“浙三渔88889,你船滞留在航道附近,存在渔船安全隐患,请立即驶离!”渔业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正利用通讯系统进行干预提醒。“三门大中型渔船均不在三门海域内作业,执法力量无法延伸,只能靠应急指挥平台这双千里眼来监管海上作业渔船。”三门县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建设渔船精密智控“先行先试”应用项目,实现了海陆互联全覆盖、监测预警全实时、风险防控全闭环、部门多跨全协同,通过“管理 技术”“人防 技防”落实回路闭环管理,提升了渔业安全监管力度和效度。
夯实巡视整改责任,三门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推动隐患排查整治与海上执法紧密结合。由执法、渔政、渔港管理站和渔业公司成立三个隐患排查小组对辖区内渔船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并严格落实风险普查常普常新,跟踪隐患闭环整改。今年累计排查渔船1439艘次,发现一般隐患渔船673艘次,整改率100%。
同时,渔业部门联合海事、海警等执法船艇力量,开展全海域、全时段的常态化海上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海上非法养殖等违法违规行为。今年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79次,登船检查1108艘,立案183起,收缴罚金114.48万元,收缴违禁网具4188顶,取缔涉渔“三无”船104艘。
渔业生产,安全为要,巡视整改促进三门渔业安全健康发展。如今,在三门县,渔业安全生产形式稳中向好,海面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渔业安全发展有效促进了三门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三门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