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瑞安:“稻鳖共养”蹚出共富新路 农户种田坐收“渔”利-ku娱乐

温州瑞安:“稻鳖共养”蹚出共富新路 农户种田坐收“渔”利
2022/12/20 11:06:00 编辑:李晓华 点击量:12428

“水稻田里养鳖,鳖吃掉了有害的稻虫,排泄物成了水稻生长所需的有机肥料。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养鳖不用饲料投入。”昨日,市稻鳖共生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苏士科正在给客户捕捞甲鱼,他说,今年“稻鳖共养”的农业生态种养新模式下的稻米获得丰收,鳖已经上市销售。

据了解,瑞安市稻鳖共生养殖示范基地位于高楼镇东村村,现有水稻田4.02公顷,年产稻米1万多公斤,稻米按每公斤13.6元计算,一年可实现卖米收入13.6万元。按照现在生态鳖的行情,养殖3年左右的鳖每公斤售价400元,增效相当明显。“‘稻鳖共养’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优质的稻米,而且还收获了鳖,让我们农户找到了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实现共同富裕指日可待。”苏士科高兴地说。

一田多用“稻鳖共养” 稻香鳖肥品质好

目前,瑞安市稻鳖共生养殖示范基地里种植的水稻完成收割,鳖则躲在水面下冬眠。

“每公顷稻田可以收获大米近2500公斤,大米质量比传统模式种植的要好很多。”苏士科带领记者参观稻鳖共养的稻田时说,鳖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提升了稻米的品质。

今年56岁的苏士科在高楼镇从事淡水鱼类、鳖类产品养殖20多年,看到村中部分农田荒废,他便承包农田开始种植水稻。2020年5月份,苏士科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尝试“稻鳖共养”生态种养模式。“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土地的效益增加一些。”苏士科说,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发展科技农业,他又有养殖鳖的经验,就选择“稻鳖共养”。

稻田四周安装上防护网,中间挖好排水沟,种上水稻,投放了中华鳖苗,苏士科说干就干。2020年5月,苏士科尝试性地投放了1000只中华鳖苗进行“稻鳖共养”,效果比较理想。2021年开始,苏士科又投放了0.15公斤重的中华鳖苗2500只,0.25公斤重的中华鳖苗1000多只。

“稻田养鳖,鳖粪肥田,种植水稻不用施肥、打农药;鳖吃泥鳅、螺蛳等水生动物和稻田里的虫子,不用投放饲料。”苏士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实现稻鳖养后,不仅没有了化肥、农药和养鳖饲料的开支,而且稻田里种出来的稻谷品质好,养出来的鳖绿色生态,个头大,自然口感好,售价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为了改善稻田的水质,苏士科还引入了山泉水进行灌溉,建立了水循环系统。

稻因鳖而香,鳖因稻而优,“稻鳖共养”实现了农田良性生态循环,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而且还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

一田多收效益增高 农民致富有奔头

“稻鳖共养”实现了自然界生态循环,达到了“一田多用、一田多产、一田多收”的目标,农田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致富更加有奔头。

目前,水稻已经完成了收割,很多消费者慕名前来购买苏士科种植的“鳖稻米”。“他们家的米口感香糯,非常好吃,我这次专门开车过来买米。”在飞云工作的市民黄先生说,他在朋友的推荐下吃了“鳖稻米”后就喜欢上了这种米。

“现在每天都有顾客给我们下订单,购买稻米和鳖。”苏士科说,其中大部分消费者是回头客,他们对稻米和鳖的品质都非常信任。

为了进一步完善生态链,苏士科在水稻收割后,还在稻田里养鹅,利用鹅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增加稻田肥力。等下一季水稻种植时,鹅也可以出栏销售。“一块稻田里不仅能生产稻米和鳖,而且还可以生产鹅,这期间鹅吃掉杂草,又节省了人工除草的成本,实现了一田多收。”苏士科说,看到了“稻鳖共养”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让他对未来农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憧憬和向往。接下来,他将推广稻鳖综合种养模式,进一步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带动乡村共同富裕。


稿源:瑞安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
ku娱乐的友情链接: | | |
 浙江之声频道ku娱乐的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ku娱乐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ku娱乐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