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渔场、物联网、直播间、百姓码……一个个新词汇在平阳农村雨后春笋般萌生,数字化正成为平阳县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平阳县综合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手段,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插上了“数字翅膀”,并以99.3分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入选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位列全国第13名。
在南麂海域,网箱连缀成片,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养殖户们通过“智慧渔场应用”实现“掌上养鱼”,尽享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据了解,平阳县“智慧渔场应用”主要聚焦南麂大黄鱼养殖场景,依托渔场的前端水质物联网传感器建设、渔场视频监控建设并结合现有的相关渔业信息化系统及数据,采集渔场基础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等,最终输出南麂大黄鱼养殖一张图可览子场景、大黄鱼的品控溯源一体化子场景两大应用场景,实现促效益提升,让大黄鱼的养殖更加科学。
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加持,平阳县的农田管理也尽显“科技范”。在昆阳镇上林垟村村民伍彬彬的稻田边,只要动动指尖,无人机启动开始作业,沿着设定好的路线,均匀地向稻田喷洒农药,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3亩多稻田喷洒作业。
“与传统的手工作业相比,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效率要高出很多。”伍彬彬告诉记者,无人机作业还具有精准喷洒、高浓度雾化、高效省时、增产增质等优点,同时还可避免农民接触农药,减少风险。
无人机植保推广应用,让农户逐步体验到智慧农业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近年来,平阳县持续加快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聚集资源要素,以建设县智慧农业平台为重点,推动现代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初步实现农业主导产业数据资源互联共享、全产业链赋能增效。”平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数字化应用技术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质高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走进昆阳镇湖屿村,村社智慧治理云平台“云上慢村·数治湖屿”滚动展示着各类数据。“我们设置了‘百姓码’‘项目码’,以数字赋能村社规范健康运行。”昆阳镇湖屿村村干部告诉记者,“百姓码”可以让群众快速找到自己的党员联系人,反映诉求、解决问题;“项目码”可以让村民足不出户查看村里三务公开、干部履职、政策发布、工程进展等内容,村干部在后台答复实现互动。
据了解,该村打通了县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构建资源、资产、民情、社情等要素的多层次可视化乡村地图,实现村社动态一目了然、重点人群一屏监护、辅助管理者精准决策、村社运行规范高效,形成乡村管理者高效协同办公的“乡村大脑”。
同时,该村借助“云上慢村·数治湖屿”平台,开发出了云上农场,搭建农事体验、虚拟农场等主题的“互联网 农事体验”综合应用平台,实时监测农场生产环境、产品流通价格、农场体验预约信息等,推动农业生产智慧化。
近年来,平阳县以数字乡村试点乡镇建设为契机,借助大数据科技手段,打造人居环境数字治理系统,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速度”。
一部智能手机、一个支架、一台补光灯,简单的设备加上优质的农产品,“电商 直播 农特产品”这个新兴业态在我县农村火了起来,利用“流量效应”搭建农产品输出的新渠道,也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大家好,今天我推荐的是纯手工制作的红糖……”不久前,在凤卧镇“共富联盟”的共享直播间,一场直播正在火热开展。一碧万顷的茶叶、柚子,数百亩的脐橙、甘蔗,连同农家自制的长寿面、番薯粉等农产品形成凤卧“五个红”品牌,搭上了直播带货的快车。
在带货主播的带动下,浏览量很快便突破3000人次,近400个订单给当地带来了8000元的销售额。“之前我们村的农产品主要靠自己上街去卖,另外就是通过批发商收购,销售模式很传统,很多时候价格都是别人说了算。”凤卧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电商直播带货合作后,从销量到价格等方面都有巨大变化,而且还打响了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用好手机“新农具”,打造直播“新农活”。眼下,我县不少乡村抢抓电商直播经济新风口,不断加大县域网红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培育农村电商直播带头人,发挥互联网优势,夯实“直播 ”的乡村振兴方向,推进各类特色农产品“出村”,乡村振兴搭上“数字快车”。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