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蔗丰收季,榨糖正当时。眼下,乐清市石帆大林、朴湖一带的村民们正忙着收割糖蔗,再用手工古法熬制成红糖。通过特色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石帆农户们打造出了一个“甜蜜产业”。
糖蔗是石帆大林、朴湖一带的传统经济作物,这里种出的糖蔗杆脆、汁甜。过去,村民吃不完的糖蔗会制成红糖存放,过年走亲访友的时候作为随手礼带上,寓意“日子越过越甜”。如今,当地村民种植糖蔗、用土法榨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糖蔗种植面积已达300余亩。
成捆的糖蔗被运进制糖厂。通讯员 蔡方沅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石帆街道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糖蔗种植、红糖加工、市场销售”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做深做实“甜蜜产业”。
近日,记者在当地一家红糖厂看到,制作棚内有九口从大到小一字排开的糖锅,锅底埋着烧木柴的土灶。糖蔗汁依次流经九口锅,几名制糖师傅不停地搅拌汁水,让糖蔗汁反复蒸煮翻动。经过一口锅一口锅地熬制,水分慢慢蒸发,汁水颜色由浅变深,到最后一口锅,就可看到金黄色的糖浆了。随后,制糖师傅将滚烫的糖浆舀到一个长方形的木制槽床上。糖浆在槽床里慢慢冷却,另几名师傅立即用木槌使劲地滚压,10多分钟后,糖浆变成了姜黄色的固体状红糖粉末,最后装罐包装。据悉,这样一个红糖厂,每日可产糖1000公斤。
熬制红糖。通讯员 蔡方沅 摄
农户们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地古法红糖制作期为每年的10月到12月。每10公斤糖蔗可熬制红糖1公斤,每公斤古法红糖售价在26元左右,往年每亩糖蔗产量可制红糖700余公斤。今年受旱情影响,糖蔗减产两成,但甜度更高,亩产可保持在上万元。
在传承老手艺的同时,石帆街道积极鼓励农户们探索产业创新之路,通过“共富讲堂”为农户开展乡村振兴直播带货培训,打响“金石帆”古法红糖特色招牌,拓展农户销售渠道。
糖蔗。农户提供
“80后”郑志晓是这份“甜蜜产业”的新生代接班人之一。这几年,他根据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创新推出了玫瑰味、桂花味等古法红糖新口味,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今年他又加大了古法红方糖的产量,并在包装上下功夫,用复古喜庆的红色油纸袋代替塑料桶,既美观又环保,价格也提升到了每公斤40元。“我们通过工艺将古法红糖浓缩成一个个小方块,大家只需取一块兑热水即可食用,方便又美味,很受上班族和学生欢迎。”郑志晓说。
和郑志晓一样,这份“甜蜜事业”让更多石帆农户过上了甜日子。据悉,近年来,石帆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壮大糖蔗种植业和古法熬制红糖产业,形成了糖蔗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