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浙江交通集团临建高速先行段(千秋关隧道至於潜枢纽段)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距离12月底通车又近了一步。先行段通车后,将结束安徽宁国到杭州临安之间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浙皖两省之间将新增一条大通道。
交工验收会上,交工验收委员会听取了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工作报告和质量监管部门对质量评定备案情况的说明,并通过分组验收的方式,对工程现场及内业资料进行了验收检查。经过现场勘查、小组讨论,验收组一致认为临建高速完成了工程建设合同内容,工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质量合格,同意通过交工验收。
临建高速起于千秋关隧道,经临安、桐庐、建德三地,终于杭新景高速安仁枢纽,全长约85.5公里,概算总投资约206.48亿元,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和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其中,项目先行段主线路线长度24.1公里,承接起省际通联、省内高速公路转换和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职责。
装配化施工走在前列
全国首个大规模采用预制装配式的山区高速
由于地处浙西山区丘陵地带,临建高速先行段一进场,就面临着路基段落分布零散、工程建设作业面狭小、运输条件差等艰巨环境,作业面难以铺开。
为了破解土地稀缺、安全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临建高速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预制装配化施工和质量通病治理,并在全国山区高速项目中首次大规模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
在项目先行段施工过程中,借助预制装配化施工的开展,5座预制装配化桥梁较传统工期提前120天完成了施工任务。项目全线装配式混凝土浇筑量超过4.6万立方米,这也为在全国山区高速预制装配化施工作出了积极探索。
同时,为了高质量高水平打造品质工程,临建高速大力推广机器换人,在传统设备的基础上,创新升级出电缆沟一体式二衬台车和轮胎式多功能拱架台车两种设备,强化安全施工,并大幅提升工效。
智慧路面引领全省
全力探索路面施工全过程数智建造
作为全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智慧监理科技示范项目和全国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项目,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临建高速深挖智慧元素,全力探索路面施工全过程数智建造。
从“人、机、料、法、环”入手,临建高速以设计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施工精细化“三个精细化”为思路,集中精力解决路面质量重难点问题,结合智慧化科技原理,推进项目路面工程数字化改革,进而提升路面施工管控水平,打造品质路面新高地。
借助物联网技术,临建高速建立了路面智控中心,制定了拌和楼管控、运输车管控、现场管控、视频监控四个模块,实时分析“大数据”,进而对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关键工序进行全过程质量管控,实现混合料生产配比超限预警、场站可视化安全管理等功能全覆盖,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关口前移,逐步形成预防为主、过程可控的新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临建高速在全省范围内先行开展路面质保资料无纸化试点工作,将物联网数据采集手段进一步向前端延伸,通过物联网无感采集相关数据,质检资料自动生成、自动索引、自动评定,实现质检数据真实、可查、可溯。据统计,临建高速将14张路面质检表单优化为12张表单,原本需手动录入的800余项数据中已有600余项实现自动填报升级。
下步,临建高速将持续做好营运交接工作,全力确保先行段顺利通车。预计2023年3月,项目后续段具备通车条件。
临建高速建成后,将有力服务浙江交通强省和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在浙中西南地区、安徽东南地区和江苏省西部之间形成一条快速通道,进一步完善长三角高速公路网,加强长三角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通讯员:陈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