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12月1日讯(通讯员:周健)湖州市长兴县雉城街道辖区有苗族、毛南族、回族、侗族等21个常住民族共3500多名少数民族。近年来,雉城街道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构建“党建引领、社团联动、家园共建”的城市民族工作体系,聚力打造少数民族帮扶驿站,形成“雉彩石榴红”的民族工作品牌,全力营造“共居、共学、共乐、共融”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确保共富路上一个民族都不少。
党建引领,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一是织密城市民族工作网格。将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25个社区(居)书记为站长,由专职联络员、网格员、乡邻长组成的民族团结服务站,落实“书记第一责任人”目标责任。二是健全民族团结长效机制。搭建“民族服务特色月”“民族七彩活动季”等载体,活动成效纳入对社区(村居)月晒季评年考内容;开展民族团结“进党群服务中心、进志愿者服务站、进城市书房”活动,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壹”工程“一带·一园·一馆·一厅·一站”建设,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城市服务体系和文化生活。三是打造少数民族帮扶驿站。投入300多万先后建成400m2街道民族团结实践中心,分别建立了占地200m2 、300 m2、1000 m2的“和文化”城市书房、二虎头社区“石榴籽民族益家园”、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展示中心,通过举办首届苗寨文化睦邻摄影展、民族团结宣传月、全民阅读季等活动,进一步凝聚各民族同胞的归属感。
社团联动,创新民族团结服务
一是实施“微公益创投”项目。争取民宗、民政、工会等部门的支持,联合社会组织、社工、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创投公益项目,先后开展“七巧板”民族儿童增能服务项目、“爱上长兴之旅”民族生活融入服务项目、“石榴籽”志愿者团队培育项目等7个民族公益项目,营造了“小城大爱·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二是建立社会活动实践站。联合县妇联,利用妇女儿童服务中心阵地,开设了“委员妈妈”小课堂、民族娃“杏福吧”、民族“雉愿嫂”服务站,在传统节日和寒暑假期,开展了“心动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游戏辅导、“阅读悦爱”亲子伴读、“石榴籽”保护文脉、传承非遗文化等系列活动15场。三是成立“石榴籽”自治服务中心。2020年初在全市率先注册成立“石榴籽”自治服务中心,通过“雉彩石榴红”民族自治团队互助服务,为新居民家庭提供租房、就业等服务共162次,解决就学、技能培训等生活困难共15起,免费安装智能门锁328把,有效落实新居民(少数民族)大病互助金政策15户。
家园共建,发挥民族团结成效
一是促进民族群众融入本土。成立“石榴红家园”“新居民区融合促进会”“石榴籽联合工会”“乐邻苑石榴红驿站”等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汉族与少数民族家庭走亲结对活动32次,每年组织少数民族家庭参加社区的“家庭趣味运动会”、游长兴“十里银杏长廊”“金钉子地质公园”“扬子鳄湿地公园”等本地景点,让少数民族家庭了解长兴民俗,感受长兴美景和风土人情。二是助力民族群众创业创新。组织新居民参加“春风送岗位”活动,开展“手拉手、面对面”的新居民就业座谈会,进行就业指导1000多人。对于缺少就业技能的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联系成校订单式地免费进行技能培训800多人。帮助少数民族自主创业,辖区维吾尔族、回族同胞2家商店挂牌“美丽商铺”,树立了民族商铺诚信经营的典范。三是引领民族群众参与自治。培育一支由由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的“雉彩·石榴红”社区自治团队,近百余名少数民族参与到基层小区议事、垃圾分类、文化传承等工作中,累计参加议事活动186次,30余名少数民族成为基层治理的优秀骨干并充实到社区(居)工青妇领导班子中;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45名少数民族居民主动请缨,展现了新长兴人的主人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