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温州市龙湾区状元街道状元桥村前梅片区外,穿着“红马甲”“黄马甲”驻点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用自己的双脚双手架起了与小区业主之间的桥梁。
这是状元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下沉封控点的一幕。他们除了物资运输,还承担着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应急处置、信息报送等,为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暖心服务”。
“11月25日晚上,我们接到‘街道疫情防控’通知,7点多就全面组织专班。林秀珍作为前梅片区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到封控点。”状元桥村驻村干部诸海疆娓娓道来,说林秀珍第一时间在居民群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所有住户不要出来,在外忙活的住户人也不要进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感染风险。“这个小区的住户相当复杂,有本地居民,有外地租户,还有走亲访友临时进去的……”诸海疆对记者说,阿珍(林秀珍)对这里的居民最熟悉不过了,居民也对阿珍最信任,觉得她是最亲的。接到通知第一时间,林秀珍麻利地穿好防护服,挨家挨户对每一位居民进行地毯式的摸底,登记详细信息,包括身体状况、物资储备、居家情况……面对老年人有表达含糊的,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砂锅问到底”。“阿珍,三天三夜蹲守在封控点。她不仅有责任心,还很有爱心。哪个孩子牙齿疼,哪个孕妇有‘反应’,她都亲自买药送菜……安抚他们。”诸海疆接着说,“昨晚11点多,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忙这忙那。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逼她回家休息一下。谁知,封控点里一个居民的来电。让她又沟通了一个多小时。”
在封控点居民面前,她把疲惫而烦躁的心情深深埋在心底,却用最温柔最轻松的语言安抚着群众。从11月25日晚上进入封控点后,她的工作手机很少消停过,不断安抚居民焦虑的心情,跟居民解释封控政策,记录居民生活。她是个做得多,说得少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林秀珍显得非常腼腆。在专班同事多次的“怂恿”下,她才对记者说:“因为时间封控久了,有些村民也有情绪,比较激动的也有。我们作为网格员,尽量地安抚好村民。据了解,前梅片专班人员对封控点既严格管控,做到“足不出户”,也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同时,做好封控隔离人员的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在场的状元桥村驻村干部陈丽诗对记者陈述细节:“当天,我们在送物资的时候,有两户居民,说他们是回民的,不适合吃猪肉。我们当时就为他们定制了一份没有猪肉的暖心套餐……”
疫情防控,封控不封心,温暖满人间。状元街道宣传委员张福尧对记者说起暖心事,他说,封控点附近归国华侨张崇对老人,今年70岁了。这次,前梅片区封控了,街道专班人员蹲守在他家楼下,晚上漆黑一片,很难开展工作。张崇对老人从家里找来电线、插头和电灯,为他们带来“光明”,还为他们开放自家卫生间。记者多次联系了这位侨眷,张崇对才接受了采访,他说:“在外面没有灯很暗,我看那些工作人员,工作那么辛苦,写字也看不清,核酸扫码操作也不方便。我和我老婆想了想就把灯放下来给他们。他们都是为了人民生命安全,我们大家也要出一份力!他们说电费,这些都是没关系的。这些光就是要给他们照的,他们工作到什么时候,我们就照到什么时候,要服务到底。你们都这么辛苦了,我们怎么能不出力呢?”
冬日,风潇潇,雨洒洒。一声声温馨有效的提示、一次次尽职尽责的帮助,拉近了工作人员与居民的距离。在封控点,每天涌现的暖心事不断传来,接居民看医生,送药送医,村干部睡办公室……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我也似乎看到了“冬天里的春天!”。
稿源:龙湾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