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明 摄
漫步苍南县灵溪镇余桥社区,一条8米宽的彩虹柏油路,将人带入一个绿树成荫宜业宜居的浙南乡村。今年2月,余桥社区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
今年以来,当地长者食堂、卫生服务站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豆腐酿、蒸蛋、清蒸鲳鱼……中午时分,十多位老年人坐在餐桌前,享受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让老人感受到舌尖上的温暖,在‘家门口’就可以吃上暖心饭、放心餐。”长者食堂负责人介绍,无论配餐、堂食或者送餐,余桥社区5个自然村有需求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到个性化精准化的用餐服务。
灵溪镇供图
此外,在余桥社区卫生服务站、24小时自助智慧诊疗驿站,轻症病患不出村可在家门口接受诊疗服务。
以建设余桥未来乡村省级示范点为契机,灵溪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大观村、溪心村、宕顶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作为浙闽省际重要的交通枢纽,灵溪镇持续做大商贸业,激活发展动力。
擅长经商的温州人,将“无中生有”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产鹿茸灵溪镇,却拥有“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的美称,2021年市场销售额28.6亿元,在全国滋补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辐射区域覆盖全国甚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位列“全国十强”的水产品市场,入市商品达两千种以上,水产品通过这里销往全国各地,2021年市场交易额超60.37亿元,水产品上市量达25.6万吨。
参茸市场。 灵溪镇供图
除此以外,浙闽农贸综合市场、汽车贸易城、浙闽物流中心等齐聚灵溪,全镇拥有各类专业市场14个,涉及副食品、水产、药材、家居、汽车贸易、粮食等多个领域,其中年交易额超30亿元市场5个,2021市场年成交额达180亿元,成为浙闽省际不折不扣的商贸中心。
作为全省首批现代商贸特色镇,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灵溪镇紧紧依托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等载体优势,不断推动现代商贸与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增强灵溪商贸发展活力,努力打造省级现代商贸特色镇标杆、浙闽省际商贸重镇。
产业兴旺的同时不仅要物质富裕,还要精神富有。今年7月15日,灵溪镇文体中心全面正式开馆,这是当地继县图书馆、县文博馆、县体育中心后,又一座高标准文体场馆。这座集文化活动、文艺展览、体育竞技等功能于一体的文体中心,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打卡新地标。
李士明 摄
提线木偶、渔鼓、米塑、剪纸、钩绣、吹糖人……在灵溪镇文体中心的非遗项目展示中心,老艺人们的拿手绝活吸引了许多市民的眼球。文化底蕴深厚的这座浙南小镇,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单档布袋戏、省级非遗项目苍南渔鼓、市级非遗项目提线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颇多。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能够自觉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队伍中来,灵溪镇还将通过“非遗 文创”、“非遗 文旅”等多种融合新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精神共富的双向奔赴。
如今,当地已建成13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城乡居民带来家门口的高质量文化生活;“城市书房”的落地,点亮了群众心中的诗和远方;各类非遗专场演出,让更多人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这些都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推动“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最亮底色。
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农村文化礼堂也如繁花般在灵溪生根开花。当前,全镇80家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渐渐成为新时代实践文明主阵地。传统礼仪、便民服务、非遗文化下乡、法治讲座、春泥计划、暑期夏令营等活动都通过“文化礼堂”走近千家万户,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稿源: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汪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