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徐旻鹰报道)11月24日上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筑牢“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举行。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浙江省教育厅宣教统战处处长陈雷,中国财税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刘国荣,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骆敏,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渠长根等领导嘉宾受邀出席,全省20余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杭州方志馆)代表,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社区代表,企业代表出席揭牌仪式。校党委书记汤兆武,党委副书记周增逵出席,学校党校办、组织部、宣传统战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和二级学院党总支负责人,马院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会。
汤兆武指出,基地建设旨在依托浙江“红色根脉”优势,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是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的战略工程,是弘扬浙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凝聚“两个先行”强大精神力量的铸魂工程;是探索党建育人新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路径的育人工程。汤兆武强调,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研究融入基地建设,切实把基地建设好完善好使用好,大力实施场馆与课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通过“红色根脉”基地建设,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起来,着力打造更多思政金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努力为实现“两个先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支撑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陈先春在致辞中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掀起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热潮之际,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筑牢“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落成,充分展现新时代我省高校依托浙江红色资源、不断创新立德树人新成果;充分体现学校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政治站位。基地建设要主动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不断创新形式,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资源打造虚拟化沉浸式场景,通过基地建设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形成协同系统育人机制,引导学生触摸时代脉动、在实践中解惑释疑,激发学生的知识兴趣、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勇毅前行的奋斗精神。
仪式上,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基地揭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联盟、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等全国130余家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联盟,社会场馆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团体组织发来贺信贺函,对基地揭牌表示了热烈祝贺。各单位纷纷表示,学校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和教育功能,积极推进党史教育、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为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在馆际、馆社、馆企合作签约仪式上,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代表“筑牢‘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分别与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杭州方志馆)、滨江区浦沿街道滨文社区、滨江区浦沿街道彩虹社区、杭州全科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学校将依托浙江省高校红色场馆联盟建立与浙江省高校红色场馆间的联系与合作。后续签约各方将共同开展“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的常态化利用工作,加强校际、馆际、校地、校企等合作,共建实践教学育人基地,共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育人工作。
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强协同育人,活动中还举行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研究中心”特聘顾问、教授聘任仪式。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嘉宾和师生代表100余人参观了筑牢“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与会领导和嘉宾逐一听取了红色信仰、红色历程、红色旗帜、红色沃土、红色基因、红色时空等六大红色板块的讲解,观看了以图文、实物展陈、vr沉浸体验、视听展播等多形式呈现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成果。
筑牢“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是学校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实践,将为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更好地为学校争创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