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大型人文纪录片《大师金庸》,在他的故乡嘉兴海宁开机拍摄。浙江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徐旭、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等领导,及国内知名纪录片、武侠文学、文史专家等参加。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2月6日出生于海宁袁花镇,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是武侠小说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生前曾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大紫荆勋章等。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形象概括了他创作的14部武侠小说。金庸的小说,被公认为“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言”。
他的小说,陪伴了几代人的青春。在影视不发达的年代里,他的小说乃至手抄本,被无数少年传看,甚至被翻破。在零碎的课间、在打手电的被窝里,一颗颗年轻的心激动不已。在恢弘磅礴的武侠世界里,我们——
看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黄蓉战死襄阳,守护一方百姓;
看到了洒脱深情的“至情至性”:郭襄“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看到了豪气干云的“男子气概”:萧峰聚贤庄迎战整个武林全身而退、少室山以一敌三不落下风;
看到了矢志不渝的“爱过不悔”:杨逍、纪晓芙,正邪不两立、爱过就不悔;
看到了小人物的“大道义”:韦小宝玩世不恭、不拘小节,但却有情、有义、有忠、有孝……
而金庸则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为爱国统一战线事业奔走,与查济民先生共同提出“双查”方案,为香港顺利回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不遗余力在《明报》《明报月刊》,大力宣传香港回归,为促进“一国两制”事业发展和香港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情系桑梓、热心公益,生前积极促成了香港嘉兴同乡会成立,并捐建金庸图书馆等,被浙江省政府授予“爱乡楷模”称号。
2024年,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名人先贤文化,增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嘉兴市广播电视集团联合海宁市委市委市政府,摄制这部大型人文纪录片。
该纪录片由浙江省广电局批准立项,片长为3集,每集50分钟,将到浙江、重庆、上海、北京、广东、香港、日本、英国等地实地拍摄,走访金庸家人、生前好友、金庸作品研究专家和文化名家等, 特别聚焦金庸青少年时期成长、求学的经历,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命运,讲述先生一生勤奋好学、尊师重友、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动人故事,计划2024年完成摄制并播出,后续在海内外发行。
本纪录片有着一支精良的主创团队,总策划杨立平、范庆瑜,总顾问夏蒙,名誉顾问严家炎,并邀请金庸生前好友孙立川等担任学术顾问。由嘉兴广电集团艺术总监段欣担任总导演,并将引入职业纪录片运作模式,采用国内高水平的拍摄标准和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力争做出适合国际传播的精品佳作。
“我的故乡是浙江海宁,那里是我的出生地,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地方,接受启蒙教育和完成中学学业的地方”。这是金庸亲笔写下的一段话。儿时的记忆,是一个作家最宝贵的素材,金庸也不例外,钱塘大潮、安澜园、海神庙、乾隆下江南的传说……都出现在他脍炙人口的经典武侠作品中。总导演段欣介绍,此次也会到海宁盐官、袁花、硖石等地,用镜头追寻一代大师的成长足迹,力图用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故事,来表现金庸先生精彩而又传奇的人生。
海宁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拍摄为契机,广泛收集与金庸早期人生经历有关的文献和文物,打造海内外“金迷”纪念金庸、了解金庸的重要打卡地。(通讯员王思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