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一批浙江省公共文化国际交流基地和项目名单,其中温州文成6个项目上榜,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型历史话剧:
《刘伯温·霜台忠魂》
话剧《刘伯温·霜台忠魂》由文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与浙江演艺集团浙江话剧有限公司联手创排。该剧讲述了明朝初立时,左丞相李善长徇私舞弊,枉法纵亲,御史中丞刘伯温以一己之力对抗李善长一党,遭遇了生离死别、猜忌不解,最终告老还乡,但始终未曾泯灭以忠魂碧血献国的赤诚真心。
| 剧照
该剧在故事上坚持深度与温度并重,兼顾历史性与文学性,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有血肉、有血性、有苦涩、有胸怀的一代名臣形象。
该项目获2021年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畲族群舞:《山涧清音》
群舞《山涧清音》通过展现畲家女子在溪边嬉戏的场景,表现了畲族姑娘柔美的歌舞与陕建叮咚跳跃的和鸣,反映了畲族人民融入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欢乐心情。该舞蹈曾获浙江省舞台舞蹈大赛暨第五届艺术节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浙江省群星奖。
| 剧照
文成全县畲族人口1.63万人,共有蓝、雷、钟、李四姓,主要分布于西坑畲族镇、周山畲族乡、黄坦培头畲族村等畲民族聚居地。
近年来,文成高度重视对畲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截至2021年底,全县拥有畲族相关的市级非遗项目13个,市级非遗传承人9人,省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1个。
国际学术研讨会:
刘伯温文化
2015-2021年,文成县召开了四届刘伯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研究刘伯温文化的权威专家、学者齐聚文成共同开展学术研讨交流。
2021年,温州市刘伯温诞辰71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温州)刘基文化学术论坛在文成县举行,大会进行了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和温州大学刘伯温文化研究所授牌仪式,学术论坛上,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北京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高寿仙分别作主题发言。
刘伯温文化
刘伯温文化拥有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分别是太公祭和刘伯温传说。太公祭是存续在文成县南田镇,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为对象的祭祀礼仪习俗。已经持续五百余年,一直完整地保持着固定的家族祭祀仪式,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
刘伯温传说是以刘伯温的生平事迹为基础内容,经历代人民群众口耳相传,集体创作而形成的民间文学作品群。
刘伯温传说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传承久远、流布广泛,形成“浙南青田、文成群”“江苏南京群”“北京群”和“海外群”等多个传说群,是不可多得的民间口头文学瑰宝。“刘伯温文化”入选了浙江省首批100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
叶氏太极拳
叶式太极拳,由文成县公阳乡人叶大密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立,在武术界也称“叶家拳”“武当叶氏太极拳”“杨式叶派太极拳”。它立基于温州南拳,在杨式太极拳架子基础上,融入杨、陈、孙、吴、武当等诸家拳剑之精华,而形成的内外兼修、注重身法、轻灵连贯、严谨舒展、空松圆活,且自成教学传承体系和具有独特风格的一套太极拳。目前国内外有十几个国家和国内几十个城市的人在习练传承,仅温州地区就设立了十三个传习中心或传承基地,学会全套叶式太极的习练者四千余人。
公共文化国际交流项目包括展览演出、讲座论坛、文化体验与互动等不同类型,它们或展现公共文化风貌,或折射温州地域特色,或传承瓯越文化基因,是温州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来源:文成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