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就自愿协助照顾患抑郁症的同监室人员林某一事,玉环市看守所在押人员袁某某在监仓一体机上申请考评加分。经管教民警和所领导审查复核,该申请顺利通过。
整个流程,均在玉环市公安局开发的“公安监所管理码”上进行。作为浙江公安监管综合管理平台的一个子场景,“公安监所管理码”立足数字赋能,有效推进了监所安全体系建设和在押人员的智慧考评,即将面向全省推广。
玉环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奚尊士介绍,“公安监所管理码”于今年8月正式上线,旨在解决在押人员全过程安全管理、司法权益、生活卫生等人权保障的难点、堵点,其首要功能是智慧管控,服务平安建设大局。
以实现风险预测预警预防为目标,“公安监所管理码”全量汇聚在押人员身份背景、案件性质等静态数据,结合办案过程、谈话教育、诉讼进程等动态数据,形成在押人员全息数字档案,为分析研判打下坚实的“数据底座”。在此基础上,细化具体风险源并逐一量化赋分,建立风险预警模型,落实应对措施,做好源头处置,确保安全可控。
羁押期间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在押人员的量刑。以往,在押人员的考评加、减分,一般最终都由管教民警依据日常考核得出,主观性较强,很难完全做到客观准确。“公安监所管理码”的另一亮点,正是针对该弊端,通过智慧考评,实现考核结果的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全程留痕,以及政法机关之间的互信、互认、互通。
具体而言,就是加分标准化、扣分智能化、过程公开化、应用多元化。比如文明监室、轮值班等定向加分事项,逐一细化考评计分,由系统自动读取,从而压缩管教民警的自由裁量空间。同时,根据考评分值,对在押人员分别赋绿码、蓝码、黄码、红码,动态、直观显示其羁押表现。
截至目前,玉环市看守所已对603名在押人员进行数字化考评,累计生成“管理码”考评档案2268份,考评公示率100%。在押人员自主申报加分248次,申请复议撤销扣分25次。
此外,“公安监所管理码”打破了原先在押人员生活处遇与所在监室评比结果捆绑的做法,变成以个人羁押表现为主。物质奖励、图书借阅、点播观影等项目,均根据在押人员的“管理码”分值,由系统自动生成对应的额度、次数、内容。“这样一来,有没有、用不用、何时用,在押人员可自行通过监仓机查询,改变了‘一切由管教民警定’的传统模式,为推进执法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服务诉讼和平安建设作出贡献。”奚尊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