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木,龙泉蹚出绿色山区共富发展新路径-ku娱乐

以竹代木,龙泉蹚出绿色山区共富发展新路径
2022/11/17 10:27:00 编辑:吴迪 点击量:2364

(通讯员 朱齐超 陈斯)今年7月,浙江评选出林业推进共同富裕十大典型案例,掀起了一波林业共同富裕热潮。现在更是优中选优,遴选出龙泉、庆元、磐安、安吉、淳安、龙游、常山7个县市作为采风点位,观察“浙江林业促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以竹代木,撑起绿色山区共富伞

俗话说,“靠山吃山”。龙泉市立足“草根经济”,以竹代木,推进竹木产业振兴、林下经济培育加快构建高质量林业产业体系蹚出山区绿色共富发展新路径

随着中国竹产业的蓬勃发展,竹类资源的管理利用和技术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作为龙泉老牌竹木产品加工企业,浙江能福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攻克竹制产品的防霉性难题,持续开发创新竹制产品

(图为浙江能福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竹制太阳伞产品)

江能福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介绍,能福是一家专业生产木、竹制太阳伞、户外家具等产品的外向型企业我们正在积极采用竹制品为伞骨,代替以前的木质伞骨和铝制材料。目前每年竹伞产量占总竹木产品的40%在未来几年争取将竹制产品的生产量提到70%,推动林下经济的创新发展,逐步实现“以竹代木”的发展目标。

除了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之外,龙泉的竹木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以能福为例,现有价值7000万元的原材料来自龙泉本地,其中有90%是毛竹,带动本地110余户林农合作。实现竹木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林下灵芝 ”,打造林旅融合新样板

驱车距离龙泉不到一小时,在凤阳山脚下的灵芝谷,龙泉年年丰家庭农场负责人项永年正在忙碌地挑选着灵芝。项永年是土生土长的梅地人,在他的记忆中,祖父辈是常年与食用菌打交道的“栽培老手”。从土法种香菇到研发香菇、茯苓等食用菌栽培技术,三代人的接力积累,为人工培育野生灵芝菌种打下了基础。

专注灵芝种植三十多年,项永年相继攻克准野生紫灵芝、准野生树舌灵芝、野外赤芝竹脑等栽培技术灵芝谷基地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据项永年介绍,2020年销售额400余万元,2021年销售额500余万元,2022年截至目前已有500余万元,全年销售额有望破600万元。带动100多位村民就业同时吸引青年返乡再创业永年的灵芝谷基地把林下种灵芝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闯出一条林下经济增收的生态富民路

(图为准野生灵芝)

同时他不忘林旅融合,2017年开展农林旅结合项目,建立了项永年野生灵芝馆,迎接游客的参观。并在龙泉市区设立项永年灵芝文化馆。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林旅项目,基地建成20多米吊桥1座,3000多米游步道,丁字桥6座,小木屋2个基地安装监控及无线网。打造出以灵芝谷为中心的生态园林,从而推进“林下灵芝 ”发展。

未来,项永年还想联合当地村民探索出一条民宿研学 旅游于一体的林旅融合发展路线,走出一条“林下生金、绿色致富”的新路子。

益林共富,推动林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这块林地属于谁?在过去林地权属纠纷一直是林业管理的遗留问题。近年来,随着公益林补偿资金逐年增加,公益林权属不清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出现补偿金错发、漏发、分配不均等情况,林农之间的纠纷、涉林信访件逐年增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龙泉市首创“益林共富”数字化平台,运用“无人机 平板电脑 卫星影像图”的“线上 线下”联动落界模式,彻底解决了林地权属争议的问题。

(图为“益林共富”数字化平台驾驶舱)

据龙泉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市率先发放全国首本集体林地地役权证和林权不动产权证,规范林权属地,保护企业和个人利益。林权不动产证还被赋予林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等权能,让农户等经营主体参与山林权流转,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林地资源的高效流转。

“益林共富”数字化平台以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目标、依职能定模块、按业务建功能,迭代升级多跨场景应用。该平台横向联动17个部门,集成98项业务数据,纵向贯通7个层级,依据“分类统筹、清单管理、应用推广、开放共享、风险防范”的工作机制。记者们实地感受了益林共富数字平台对林地改革以及对林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

分享
ku娱乐的友情链接: | | |
 浙江之声频道ku娱乐的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ku娱乐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ku娱乐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