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杭州未来生活节现场人头攒动。刚刚在未来趋势发布大会暨“灵光奖”颁奖盛典上拿到致敬未来创新大奖“共同富裕示范区”称号的开化,推出定制糖人和非遗剪纸的展位更是被孩子和家长团团围住,成为“人气王”。
“开化馆设置得非常有意思,馆内的东西也都接地气,孩子喜欢,大人也能找到自己的童年回忆。”家住杭州拱墅区的刘女士说,看新闻了解到产自开化国家公园的的生态米特别好,特地带娃跑来现场,“这里有的玩、有的吃,逛完还能去大小莲花近距离感受亚运氛围,这个周末值了!”
除了大米,清水鱼也获得了杭州市民的青睐。开化两山集团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周勇说,按照规定,开化清水鱼必须在开化当地特定的水环境中养殖一年以上才行,肉质达到一定要求才能获得认证,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过水鱼的情况发生。
“从钱江源到钱塘畔,涓涓细流,终汇成江河入海。这是一个水的故事,也依然是一个空间的故事。”抓住了“水”这个意象后,“开化时间”的策展人时月,把两地的水文切片图打印了出来,讲好开化“空间的故事”,算得上时月的“执念”。
“我们的理念是,把一座城‘搬’到另一座城。”这一点在去年的“开化时间”里成功复刻后,今年,时月和设计师陈都共同决定,将“依旧延续美术馆的设计要求,让空间讲故事”——熙攘的“未来生活节”作为户外展,注定是一场注意力的“争夺”。
如何以静制动?首先把巧思,放到了与大环境的融合上,比如“莲花碗”。“知道主办场地在滨江奥体‘莲花碗’的那一刻,我们是心下一喜的,因为钱江源本身也以接天莲叶著称,这中间或者就是一种艺术的宿命感。”由是,在展馆构思阶段,开化馆的屋檐,便以流水的曲线延向了奥体中心,将水与开化的谙合“搬”到了钱塘江畔。
从馆内的陈列区漫步至艺术区,顶部的欧根纱和led灯带在光影中如同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与脚下的镜面互为倒影,一上一下、一静一动之间,象征着钱江之源与钱塘江畔的汇聚。
抬头仰望,你还会发现顶部“河流”的“漩涡”中心,悬置着一个底部直径2米的罩子,表面图案为开化地貌的插画,穹顶里是一汪浅水,“水是纯净的、灵动的。在这个‘水之源’里,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辰,会有不同的光斑,这是光与水的交响,我们希望当观众站在下面凝视它的时候,能在这熙攘的时刻‘静’下来,去思考一些东西。”
所以如果你来开化馆,记得到里面坐一坐,抬头看看那汪来自源头的清水。
这些年,坚持生态发展的开化,在经济方面也在不断的发力,打造了省级经济开发区、两新产业园等一批工业产业平台。如今,36万开化人民更是坚持“生态立县”21年不动摇,守护了钱江源头的一方绿水青山,先后摘获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项桂冠,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就落户在开化。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进,开化从省际边陲变为了长三角的西部门户,九景衢铁路、黄衢南高速、杭新景高速的建成通车,让开化正式迈入了全省两小时交通圈。5a县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推进,让全域大花园的蓝图逐步变为实景。正如开化县委书记夏盛民所说的,牢记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殷殷嘱托,开化正在打造山区共同富裕先行实践地。
(来源:天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