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方凌雁报道)9月15日至10月28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浙江省项目化学习展示月活动”将在全省各地展开,近20场多层面、多视角、多学科的教研活动将集中展示教学改革成果。
今年4月,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要求“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规定“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向。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方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在前期steam教育经验沉淀的基础上,组织各设区市、stem项目试点地区共同开展“项目化学习展示月活动”,全面深入推进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围绕驱动性问题展开深入、持续实践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项目化学习中,让学生经历由自己主导的、以“真实问题”为对象的问题解决过程,推动学生主动开展应用的学习与探索的学习,并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学生既要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又要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与主要依赖讲授与训练的传统教学活动比较,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知识,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学科实践解决问题,像专家一样参与现实世界的活动,而不是重复刷题;鼓励学生经历分析、比较、权衡、决策、创造、反思等思维过程,发展高阶认知策略;鼓励作品展示,以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其素养水平;关注社会性成长,重视提升学生合作、沟通技能,完善社会认知。
在杭州市大禹路小学,小朋友们设计了一款高效便捷的球类收纳架来解决学校运动器材室存在的球类乱摆乱放、占地面积大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调研相关人群,经历入项分析、数据处理、方案设计、迭代反思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结合测量、面积、体积等内容开展图形几何项目学习,学会合作与创新,增强了小主人翁的意识。在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学生们培育了天然酵母,并用其做出美味的面包,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科学“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相关知识。在嘉兴市南湖区世合实验学校,小学生们制作了不同国家的服装变迁时间轴、节日庆祝创新形式、旅行指南海报并进行公开课汇报,在探究中外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及所带来的文化多样性过程中,开展英语学习,培养理解文化现象、尊重文化差异的意识,并具备一定的国际思维。学生学习的变化同时,学校管理也发生了变化。
这是浙江省开展stea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六年探索以来学生学习变化的场景。浙江省于2016年正式启动steam教育,将其作为转变学习方式的抓手与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展开深入研究与系列实践。通过浙江-印州stem课程平移项目、“抗疫情”项目学习案例征集、steam项目学习网络公开课、项目学习博览会、学校实践样态评选、项目化学习教师挑战赛、项目化学习资源众筹建设与深化研究等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为展现浙江的前瞻实践,迎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推出项目化展示月系列活动,本次展示月活动由省教研室主办,各设区市教研室与10个试点地区分别承办,旨在挖掘更多区域经验、学校实践、教师研究,从不同层面反哺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