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环境执法队伍是生态环境监管的“神经末梢”,更是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地落实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紧紧围绕“政治清明、作风清净、执法清正、文化清新、社会清朗”目标,持续巩固和深化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建强生态环保铁军。
温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鹿城大队执法七队正是鹿城对基层队伍的管理缩影之一。该队是目前鹿城分局下属基层执法队伍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5名执法队员承担着鹿城最西部藤桥、山福两镇161.55平方公里的生态环保工作,服务监管辖区内769家已办理环评企业和2000余家各类工业企业。面对繁重的工作,七队通过建章立制激发内生工作动力,从思想上、制度上、行动上创新队伍管理模式,将环保铁军的铮铮誓言写在蓝天上、融入碧水里。
“有解思维”温情执法亲环境
“执法队是生态卫士,要心底无私清白履职;水声气是民生焦点,要迅速反应主动作为;固危废是安全底线,要严管勤查防微杜渐……”走进七队的办公室,一眼就能看到墙上的队训,位列首位的,正是“服务”二字。作为鹿城区工业特色型城镇,藤桥镇目前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90余家。如何在严肃执法的同时,帮扶指导企业改善生态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执法人员要为企业算好生态账、经济账,助其走出一条绿色制造与产值效益双提升的发展道路。
“没有环保执法人员的全程指导,我们的发展不会这么好,真心感谢他们为企业做的服务。”藤桥某船舶修造厂负责人表示,“以前我们厂经常遭到辖区居民的投诉,说我们喷漆产生的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我们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后来七队执法人员以‘市场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对我们喷漆物料、人工和治理成本进行测算,引导我们开展外协加工。这样一来,不仅为我们节约了成本、还得到了群众认可,现在已经没有再收到投诉了,终于可以安心发展了。”
积极上门服务,为企业讲解环境保护当前形势和环境守法工作中的重点、疑点、难点,教授企业如何履行环保主体责任;通过普法宣传、邀请专家“把脉问诊”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履行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实施精细化监管,以柔性执法呵护营商环境,实现守法不打扰、违法有利剑……在建立执法与服务并重机制之下,该队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及时处置环境信访投诉,开展环保上门服务,实现辖区企业成本节约、群众诉求满足、信访投诉下降的三赢局面。
“两个意识”廉政执法赢民心
作为基层执法部门,秉公执法和廉洁自律是最根本的底线。在工作中,七队执法人员也始终将规矩意识和底线意识贯穿始终,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为践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铁律,七队在常态工作中有一项“特殊”的约定,不论是管理对象拜访,还是案件审查办理,均需至“大通铺”办公室处理,全队上下对来访事务人尽皆知,不隐藏、全透明,一方面让队员全面了解辖区事务,另一方面也规避了不必要的请托和干预。
该队执法人员恪守“立身正、人清廉、为政正”的准则,在基层一线执法岗位坚守底线,用自身的行动践行了执法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某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从厂区的筹建到产品的投产,执法七队一直竭尽所能为我们排忧解难,他们用自身行动真正践行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政府部门秉公执法、廉洁自律的决心,也激励我们严格做好企业管理,减少环境污染,走向更加长远的发展道路!”
“创新理念”新规执法促公正
为更好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结合上级规章制度及辖区实际情况,七队创新制定轮值队长制度、轮驻工作制度、信访调处制度三项制度。
轮值轮驻制度于今年1月份试行,5位执法队员轮值当队长,并在3个管辖片区进行轮驻管辖。他们始终把群众、企业的期许作为服务的第一导向,把群众、企业的满意作为服务的第一标准。
今年3月,入职不到半年的90后小姑娘虞玮玮第一次担任轮值队长,轮驻管辖戍浦江以北至收费站片,负责总结上任队长工作、制定下步计划、部署具体内容,这对她而言既是压力也是挑战。期间,面对辖区部分企业工业噪声扰民的重复投诉,虽然经验不足,但队里的信访调处制度为她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让她的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充分征求投诉人意愿后,她建立了投诉人和企业微信群,实时更新投诉人诉求和企业整改情况,提高了企业的整改效率,也让投诉人参与企业的整改进程,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变化,获得了投诉人的一致好评。
这一轮值轮驻及信访调处制度也成为了鹿城生态环境分局基层清廉站所建设的创新之举,并将在全局铺展推广。“我们看到,这些制度在七队运行5个月以来,几位年轻队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成为了反腐倡廉的妙招,创造出执法人员不敢腐、服务对象不敢送的良好环境。”温州市生态环境分局局长温自坚说。
以执法铁军担当书写环保改革新卷。在全民环保的号角声中,鹿城环保执法队伍将一以贯之地奋战在基层,全方位提升执法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当好鹿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稿源:鹿城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