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荡山森林公园散水岩景区,有一名这样的老导游:每天8时30分,他准时到景区为游客进行义务讲解;10时,他步行500米回家。匆匆吃过饭,便又返回景区,直到傍晚日落时才收工。这样一做就做了12年,他就是叶贤挺。
叶贤挺是龙西乡庄屋村人,今年已经81岁了,是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还曾担任庄屋小学校长。退休后,他依旧乐于讲课,只是将三尺讲台切换到了散水岩景区。
叶贤挺在讲解龙潭口的三只“乌龟”。董露露 摄
精彩讲解,景色添新意
头戴一顶鸭舌帽,手拿一个茶杯,烈日下,叶贤挺没有特别的装扮。因其声音洪亮,都不需要话筒,一说话,景区里还会有回音。为一批游客全程讲解,他大概需要讲解1.5个小时。在他的记忆里,台州来的游客会较多,常常是一辆大巴车驶入景区,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他就充满干劲。
每次看到游客来散水岩,叶贤挺就会主动上前介绍散水岩的来历、典故、老龙回首等祖辈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
“为什么叫‘散水岩’,因为瀑布的水流到岩石边会散开。”在现场,叶贤挺娓娓道来。“这里是‘卧虎听瀑’。看,那里是老虎的头,有眼睛、鼻子、耳朵,这就是‘卧虎’,它听到瀑布的声音睡着了,所以叫‘卧虎听瀑’。”
叶贤挺说,自己经常在景区观察,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景象,然后加以想象。比如站在古道的位置看龙潭口,会看到三只“乌龟”,一只“乌龟”有圆圆的眼睛伸着脖子看瀑布,一只“乌龟”头抬起来看月亮,另一只“乌龟”靠在岩石边;还有一处景,在光线好时能看到一个身材娇小、着旗袍、戴银钗的少女;还有一处,能看到三个战士……
“以前散水岩景区山上没有村庄,后来有了3个行政村,村民洗衣服的水流到龙潭,住在龙潭里的这条龙觉得水不干净了,便不高兴了,就在岸边甩了一条长长的印子,逃走了,这就是‘龙印’的来历。”在叶贤挺的讲解下,记者感受到了景区岩石的巧妙。“不少游客说,如果没有我的讲解,他们就发现不了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呢!”叶贤挺开心地说。
发挥余热,传播景区美
每天步行70个台阶到龙卷洞,步行50个台阶到龙洞,这些数字和散水岩的一切,叶贤挺熟谙于心。对这位老导游,游客都赞不绝口。“他们听完我的讲解,返程时都会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讲得很好、很有趣’,还有市区、柳市的老年游客想付费给我,都被我婉拒。因为我的养老金足够日常开销的。”叶贤挺说。
不仅如此,在当义务导游时,叶贤挺看到垃圾都会随手捡起扔到垃圾筒里,他希望景区每天都以最美的形象呈现在游客面前。
讲解了一天,回家时,老人的衣服经常湿透了,妻子和儿子虽然看着心疼,但还是很支持他,认为这是他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也是一件回报社会的好事。
“我喜欢当老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退休后,我喜欢在景区义务当导游,越讲越爱上这份‘编外工作’。”叶贤挺说,只要身体好,他就会继续讲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散水岩的美。
(稿源:乐清融媒体中心)